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中国老龄化问题所带来的危和机

中国老龄化问题所带来的危和机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7.25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中山商报

【出版日期】2013.07.25

【版次】B06版:置业周刊-观察

【入库时间】20130830

【全文】

养老地产,不仅是一个全国性的概念,而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在世界人口突破70亿的今年,全球人口老化问题已经出现。

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组数据:

全球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72个;

2011年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8.93亿;

全球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2%;

世界百岁老人约15.2万。

面对以上问题,《201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中,提出了一个积极的问题——如何在70亿人口中寻找7个机遇,我们不要因为人口数字之多,地球如何承受人口数字问题的困扰,更加应该看到的是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如何让地球所居住的人活得更开心。从这个高度的意义上而言,养老地产的开发和发展,无疑是一个新的地产机遇。

这期,我们主要探讨下,中国养老地产的发展机遇问题。

从中国人口结构看,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是:

一、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

二、高龄化趋势显著。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

三、“未富先老”。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上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目前平均达到2万美元左右。而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不足1000美元。

四、“空巢”老人(即独居老人和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迅速增加。关于老年人居住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妇同时赡养4个老人和1个小孩)愈加明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

在以上的四大特点分析中,我们看到了“绝对数量大”、“未富先老”、“空巢老人”等关键词语,其实,从这些关键性特点去分析,我们会对中国的养老地产市场看到“危和机”。

首先,由于中国的老龄化特点是“未富先老”,这与西方发达国家老年住宅研究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是建立在“先富后老”基础上的养老模式。例如,美国在60年代末就进入老龄社会;但是由于其经济实力强,70年代中就开始社会养老设施的兴建和老年社区的开发。在美国,家人同居的老人很少,75%的老人拥有自己的住宅,因此只是到年龄高到生活无法自理时才进入社会养老设施。美国的老年住房主要有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集合住宅)、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综合老年人住宅小区)五种模式。其中,美国的“太阳城”是较为成功的养老地产案例,是老年人“梦之城”,它拥有独立式公寓,配以各种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功能完善的医疗设施。

另外一个值得参考的国家就是日本。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90%以上的老年住户现有居住的住宅标准高于政府规定的日本最低居住水平,95.5%的老人在家中养老,4.2%的老人住在疗养院和老人中心等老人福利设施中。日本老年住房三种模式,在宅养老、机构养老和“两代居”。其中,“两代居”的模式,目前,在部分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已经开始出现。

以上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的时间比我国早,在养老住房方面,也由于其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令到,这些发达国家在养老地产上的起步早,起点高。

那么,对于这么庞大的中国老年人口来说,养老地产机遇点在哪呢?其发展前景又如何?我们下期,再作探讨和分享。冯瑞卿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