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的“木耳情缘”
【作者】 袁达张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7.18
【版次】第09版:小城万象
【入库时间】20121010
【全文】
“别看这木耳黑不溜秋的,长得不咋好看,但给我们带来的收入可不少。”在九台市苇子沟镇庙沟村妇女王英家的庭院里,王英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摘着一朵朵肥头大耳的黑木耳。
这小小的黑木耳不仅改变了她的人生,还让很多农民也富裕起来。
几年前,为了增收,王英开始琢磨如何利用庭院周边的土地走出一条发家致富之路。木耳的价格比蔬菜高,经过仔细考虑,她决定种植黑木耳。“我从小就喜欢吃木耳,虽然那时候种木耳的人很少,我也不懂技术,但是我认准了这条路。”
王英的想法被丈夫浇了一盆冷水:没有技术支持,根本就生不出菌芽。不服输的王英决定从头学起,通过他人介绍,她到外地的黑木耳基地去“取经”,通过认真学习,她掌握了黑木耳种植的相关技术,当年就投资5万元修建了菌种室,并在自家庭院种植了1亩地的黑木耳。“没想到第一年就盈利4万元,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更坚定了我种木耳的信心。”
“大妹子,我们也想种木耳,你能不能教教我们?”很多村民看到王英种植黑木耳发了家,也都想跟着种。王英并不吝啬,她觉得这是一个绝好的项目,应该让更多人富起来。说干就干,2009年4月,她组织成立了九台市大丰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当时共有6户农民成为社员,通过合作经营的方式,合作社每年能产黑木耳10万袋,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了。
“要想把黑木耳种得更好,就必须注重科技的投入。”,王英多次出门学习,终于解决了黑木耳菌料配比、菌种的前期萌芽等难题,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黑木耳的产量有了明显提高,仅这一项她和合作社社员每年就增收两万多元。
技术解决了,销售又成了摆在王英面前的一个问题。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产量的提高,王英又有了创新想法,“我找到了一个长期的经纪人去做销售,这样,我们的木耳不但能及时卖掉并且价格也有了保障。”
现在,王英的木耳种植搞得风生水起。下一步,王英将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其中,继续这份“木耳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