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搭建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大平台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03.19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本报讯 (记者 喜顺 通讯员 杜辉)开业当天,黄师傅就接到了首笔大生意,喜得他脸上乐开了花。“这几年一直在外打工,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去年底回到家乡。本想利用自己的技术办一家装潢门面,可苦于本钱不足。王益区就业局的同志知道情况后,简化手续立即帮我贷出了5万元……”手握万把元预付款的黄师傅高兴地说。这是铜川市王益区开展“求职送培训、创业送服务、就业送岗位”活动,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创业就业的一个缩影。 去年12月下旬以来,针对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的形势,王益区把扩大就业作为第一工作目标,从返乡农民工的意愿和利益出发,多管齐下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创业就业。为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该区建立了“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农民工情况调查”周报制度,并在各乡镇设立农民工返乡观测点和返乡农民工动态管理基础台账,劳动保障部门将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成功的创业培训模式,扩展到农民工,根据农民工的特长和意愿,设置培训项目,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再创业。 王益区是铜川的三产和工业的聚集地,也是农民工创业的理想之地。为此,区上降低了创业门槛,设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成了黄堡供销社再就业一条街和王益区再就业小吃一条街。对有意愿创业的农民工,除提供创业前的指导和培训外,还可为创业者提供最高5万元的创业贷款。同时积极引导有实力、有技术、有项目、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创办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打工者成为创业者,让500余名返乡农民工“心”、“业”一同返乡。 在搜集创造空岗、搭建就业平台的同时,该区采取领导包抓、提供“三位一体”跟踪服务等方式,力使签约招商引资项目和国家投资项目尽快开工。今年,王益区将开工建设和续建项目40多个,仅建设工地就可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使3563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本报讯 (通讯员 军栋 林仓 记者 云献科)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官村党总支书记李伟贷款50万元,帮助村上5名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创办起养殖场,不仅实现了再就业,而且半年时间就收入22万多元,成为区上返乡农民工通过创业实现再就业的典型。 村民张有娃、贾宝红、贺得全等5人,几年前都曾在外地工厂打工。去年下半年返乡后,他们拿出自己打工积攒的35万多元,谋划着办一个养殖场,但由于资金和场地不够等原因迟迟下不了决心。村党总支书记李伟闻讯后,立即以个人名义在信用社为他们担保贷款50万元,划拨河滩地300亩,并投资110万元对进出养殖场道路实施了硬化,还组织村民为其修建场房42间,帮助修建拦河坝,埋设管道,安装水压阀,给养殖场通上了水。区畜牧局得知这一情况后,也为他们送来了9.1万元养牛资助款,帮助引进美洲燕3000多只,良种母猪32头,肉牛存栏127头,土鸡5000多只,短期内就使“官村峡养殖场”投入运营。春节后,养殖场已出栏燕、鸡11000多只,实现经营收入22万多元。面对创业的成功,5名返乡农民工高兴地说:“外出打工工厂失业,在家门口创办养殖场实现再就业,多亏村干部和村民的帮助支持,这样既能管家,又挣了钱,真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