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坚持人才优先发展 加快人才载体建设 王益林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11.27
【版次】第A01版:(头版)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近日,在全市新特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推进会观摩盐都区项目现场时,市委书记赵鹏指出,盐都区新特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以华锐为龙头的风电产业成为全市新特产业领头雁,秦川增速机、贵航永红等一批配套项目相继落户,新特产业创新创业中心、人才公寓、科教城等一批科技平台建设为新特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项目和人才的良性互动必将推动盐都新特产业的车轮飞速前进。
近年来,该区坚持把人才强区战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战略,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为重点,创新举措,强化责任,统筹推进,以人才的优先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区域发展的新优势。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区,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数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县(市、区)第一。
坚持优先发展
大力提升人才工作服务发展水平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该区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把人才发展目标、人力资本投资作为重要指标,进一步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瞄准“全市争第一,全省争一流”的目标定位,将人才工作作为首要战略和一号工程,作为“强区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以优先之举强势推进。
坚持人才结构优先调整,构建人才体系。该区围绕两大新兴产业、六个特色产业和十个专业园区建设,梳理产业链上龙头企业、领军人才和技术权威,进一步树立“拼抢”意识,坚持高端引领,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像韩俊良、龙兴元、文成一样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逐步构建从行业领军人才、产品研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到高技能人才的链式人才体系,以高层次的人才链支撑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实施盐都区“531高层次人才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引进培养30个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团队,打造2至3个规模超百亿的新特产业园区。去年该区成功引进韩俊良、刘征奇、陈党慧领衔的风电装备研发团队,使得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装备企业,行业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华锐风电落户盐都,当年投产当年达效,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纳税1.2亿元。
坚持人才投入优先保证,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年初,该区在全市率先设立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专项资金200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省、市人才工作会议后,又专题会办落实人才支出不低于一般预算收入3%的要求,在年初预算的基础上追加投入,做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人才引培、产品研发、创业扶持和创新平台建设,对“双创”人才领衔的科研项目优先申报各类政策资金,凸显政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该区研究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增加科技人才支出、鼓励创新平台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科技创新人才、营造创新创业环境等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在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区,该区总投资50亿元、占地10平方公里的江苏华锐风电产业园将建设成为国内总装量最大、研发水平最高、产业链配套能力最强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国家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将投入使用,已入选2010年全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的华锐5兆瓦风电机组项目总装生产线也将全面竣工投产,江苏省海上风电研究院已经省科技厅立项,正在加快建设。
加快载体建设倾心打造人才发展最优环境
盐都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会办,加快创新平台和人才公寓建设,以超常规措施有力推进,以一流的创新平台和人才公寓建设,推动创新人才和新特产业的集聚。
该区着眼苏北创一流,高起点规划。邀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和专家进行人才创新平台和人才公寓等载体的规划设计,确保高定位、高标准、高质量,全市领先、苏北争先。
盐城中小企业园已与东南大学、东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批著名高校签订了政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挂牌成立“东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盐都工作站”和“东华大学盐城高性能纤维及装备研究所”等研发协作机构。盐都研创大厦也已开工兴建,明年6月份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其中专家公寓2.7万平方米,普通公寓近10万平方米,可入住3000人以上,其中高级管理人员500人左右,专家、学者300人以上。同时,该区立足高品位,在城南新区盐渎路以北、市职教园区附近在建的高档豪华小区,由区财政回购100套(间)作为人才公寓过渡性用房。目前,施工单位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年底将有首批高层次人才入住新居。重点打造的占地19平方公里的盐城科教城,定位于“四个一流”,即打造一流的建筑设计及相关产业、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打造一流的工业设计产业、打造一流的绿色智能居住区。将建设成集博览交易、产业创意、孵化研发、中试、商务商贸、居住配套为一体的综合性组团。目前,路、电、水等七大基础设施全面在建,科技创新园研发孵化中心一期已开工,清华科技园、东南大学、盐城科技信息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4家单位已达成入驻意向。科教城作为市一级的创新平台,将成为城南片区新特产业人才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
加强通力协作全面统筹人才工程高效推进
市人才工作推进会后,该区层层分解落实人才工作重点目标任务,明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责任,夯实举措抓推进。
明确责任主体,整合力量,统筹推进。区委、区政府定期召开人才工程建设会办会督查推进。本着谁主抓就是谁负责的原则,对人才工程建设各项工作任务,逐一明确责任到人、到实施单位。科教城、科技创新平台、研创大厦、人才公寓和工作室建设都明确由各分管领导挂钩负责,各项目所在地和承建部门分别成立项目指挥部,负责具体落实。工程建设招标工作由区纪检监察部门把关,区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力保障快速推进实施。督查考核工作由区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将人才工程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任务绩效考核范畴,加大考核权重,发挥导向作用。
进一步加快工程建设,争分夺秒,狠抓落实。承担人才载体建设的科技、人社、住建等部门和西区等项目所在地,紧紧围绕工程时间节点要求,质量为本,“快”字当先,实行挂图作战、倒逼推进。高标准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已在全市率先开放。科教城、研创大厦、人才公寓和工作室建设已凸显形象进度,可确保按期保质如期建成使用。日前,首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又通过国家人社部评审,全区国家级、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增加到5个。该区倾心做优人才创新创业的一流环境,正成为各类优秀人才竞相集聚、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人才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