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突发事件中的危和机

突发事件中的危和机

作者:仇建宏 出版日期:2011.03.25 点击数:0

【作者】 仇建宏

【报纸名称】:新闻晨报

【出版日期】2011.03.25

【版次】A34版(赢家|资讯)

【入库时间】20110620

【全文】

□仇建宏

近期的日本大地震和随后衍生的多重灾难,不仅考验着人性和救灾机制,而且还考验了股市投资者的灵活应对能力。其实,在突发性危机面前,中小投资者如何及时做到趋利避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A股投资的成败。因此,不妨从三个方面,对突发危机时的投资操作进行必要的认识。

首先,在投资人生的长河里,必然会遭遇到突发性危机,为了避免猝不及防,就需要从过去的突发性危机汲取好的经验。突发性危机有其隐蔽和突然的一面,无论是国际上曾经有过的美国“9?11”事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还是国内也曾经发生过的2003年“非典”事件、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都是在事先不会想到,事发也相当突然,而一旦发生,对股市冲击力较大,对投资者的情绪也易造成不可预料的损害。就如2001年9月11日,震惊世界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爆发,美国股市重开首日随即遭遇暴跌,道琼斯指数下跌684点,跌幅达到7.1%。但是,从过去多例突发性危机的后续进程显示,中长期股市运行趋势并不会因此而改变,能够造成重大影响的是股市的即期和短期波动,其波动幅度将会大超以往,而且相关受益和受损的板块和个股会出现相当明显的强弱分化走势。所以,在面对突发性危机的时候,投资者首先需要做到的是保持冷静,不可盲目冲动和恐慌,然后密切关注突发事件的进展,为下一步的趋利避害作好充足的准备。

其次,突发性危机,有危亦有机。从辩证角度考虑,祸兮福所倚,突发性危机发生后也同样如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全球股市备受打击,A股市场亦走熊多时。但随后而来的各国救市政策也让敢于在股市低潮中积极入市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溢;“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医药、水泥等抗灾救灾的题材品种逆势大升,成为当时的大热点;近期的日本大地震及核泄漏,也给A股市场带来相关主题机会,医药股和抗灾概念股、光伏和风电股,还有消费电子股等,亦一度闻风而起。上述情况表明,突发性危机每每发生之时,带给股市的不尽然是风险,反而是结构性分化最为突出的时候,或者是化危为机的新契机。

再次,突发性危机,是股市非理性突然爆发的时间窗口,投资者的应对举措要做到精准和有的放矢。下面结合三类投资者的不同风格,在操作上提醒相应的应对办法。

其一,反应敏捷、善于短线捕捉战机的激进型投资者,可通过快速掌握突发性危机的时间、地点、波及范围、破坏程度、各行业影响,在第一时间将空闲资金以及受损股换筹为最大受益品种,等待市场非理性情绪宣泄由盛转衰的拐点,及时将大幅上涨后的受益品种获利了结。2003年“非典”事件中的医药股、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水泥股,在K线图上都曾留下持续大涨的历史痕迹,能够在第一时间介入者,均获得不菲收益;其二,对于市场经验不足、操作反应比较慢的投资者而言,最大的风险其实不是突发性危机,而是盲目的追高杀跌。今年3月17日云南盐化15.10元涨停板价如今高悬,就是一大警示。因此,不妨索性不动安如山,继续坚持以我为主的打法;其三,对于稳健的中长线投资者而言,危机过后是大浪淘沙金的良机。记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末期之时,在A股市场上的小盘股十几倍市盈率比比皆是,如今却已在梦中。还有当年三聚氰胺事件对于牛奶产业的重大冲击,把港股蒙牛从20港币打到6港币,A股伊利股份同样砸至6元多,其后涨势比危机前更盛,股价轻松翻数番。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