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创建“四位一体”战略联盟发挥好“国家队”优势长春,按下科技

创建“四位一体”战略联盟发挥好“国家队”优势长春,按下科技

作者: 出版日期:2012.06.19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吉林日报

【出版日期】2012.06.19

【版次】第09版:长春周刊

【入库时间】20121010

【全文】

着力加快自主创新,是当前长春乃至全省的一个重要课题。

省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强化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两个动力支撑,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转型,通过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通过自主创新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

这是省委根据中央要求和形势变化,对全省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6月14日,省委书记孙政才在主持召开省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会时强调,一定要把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突出出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环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基点,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进创新型吉林建设,努力在未来的发展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作为全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先锋,省会长春在推进科技创新、实现自主创新能力跃升上,率先迈出了一大步。

从建立了“四位一体”战略联盟,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格局,从发挥国际队的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到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全市上下正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推进自主创新发展,按下了科技创新的“快进键”。

创建“四位一体”战略联盟——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科技创新是一种智慧,建立推动科技创新的机制,更是一种智慧。

长春的活力,就在于能将科技创新机制盘活,能把科技创新机制用活,能让科技创新机制鲜活。

充分发挥好政府、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创建“企、研、政、金”、“四位一体”的创新机制,是长春自主创新的机制和模式。

近年来,充分发挥这一模式的作用,使长春在自主创新领域迈开了步子。

充分发挥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的主体作用,围绕长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风险投资机构等战略投资者共同创建“四位一体”战略联盟,形成互利互赢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推进格局;

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的源头支撑作用,支持高校院所面向全市技术创新需求,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高新技术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高校院所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技术咨询等服务活动,集成各方面的创新资源,为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园区和基地建设提供支持,特别是对于光机所提出的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全力给予支持;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资金投入、土地供应、财税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特别是全力支持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和光电子产业孵化器建设发展,确保创新中心和孵化

器健康发展。

作为推进长春自主创新的主战场,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是实践“四位一体”战略联盟的有效载体。

在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内,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一院四所四校”组建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科技保障。

知名企业的争先进驻,科研院所的有力加盟,高新管委会的政策支持、金融机构的财力支撑,“企、研、政、金”、“四位一体”的创新机制让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快速发展。

目前,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被列入长吉图实施方案及长春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方案。已开工项目14个,今年拟新开工落位项目20个。创新中心的光电子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生态农业平台及产业化项目、应化所专用技术平台和先进材料技术孵化大厦项目、华宇现代农业种子平台项目和生活配套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并完成部分主体工程。今年还有长春北湖科技园、长春师范学院、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春工业大学北湖校区、长东北科技商务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以企业为主体——

争当科技创新引领者

一汽自主研发混合动力车实现节油40%,其技术有30多项获美国专利;长客研制时速350公里高寒动车,为哈大高铁量身定制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大成新菌种培育主宰全球赖氨酸市场定价权……三个世界级企业每一步发展,都朝着自主创新迅猛发力。

在省城长春,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正向企业集聚,培育和壮大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在省城长春,企业把技术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自主创新与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等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省城长春,科研院所和高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建立了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模式。

一汽自主研制的解放J6重型卡车,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汽以其自主创新品牌,让中国在国际高端卡车领域有了话语权。同时,加大投资,打造新能源汽车整车平台,将电池、电机、控制系统等纳入自主研发体系中。预计到2015年,一汽整车销量力争超过400万辆,其中自主研发比例超过50%。

大成集团凭借生物发酵技术突破,成为全球最大的赖氨酸供应商。每年近2亿元的研发投入,形成独立的自主研发与创新体系,新菌种培育的突破,使其成为全球唯一能生产70%含量赖氨酸的企业。

自主创新让长客成为“离弦之箭”,成功研制形成系列化的25型客车产品,搭建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平台,

新一代380A动车组下线……在由地铁、磁浮车、轻轨构成的城轨车制造研发领域,长客是国内同行业绝对的霸主,订单激增,至少每月生产6列以上高速动车组才能满足需求。

创新的力量,激发了长春中小企业的无穷力量。百克药业、金赛药业、瑞光科技、太阳鸟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已经成为行业的龙头;金磊、孔维、李玉新、王贵宾、周义发等一批科技精英,成为企业家群体典范。

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创新之路,说到底是企业的创新之路。经过不懈努力,长春已培育和集聚了一批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企业家,托起了一批民族科技产业的小巨人。

借助“国家队”优势——

构筑长春特色创新集群

26所普通高等院校、1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6个科研机构、27名院士……长春拥有雄厚的科技基础。

中科院长春分院、长春光机与物理所、长春应化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国家队”,成为长春推动自主创新能力跃升的重要主力军。

在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混合型艾滋病疫苗、曲面无模多点成型压力机、长效乙肝疫苗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相继落户;中俄科技园先后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目前,已孵化高新技术企业45家,孵化项目35项。

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长春中俄暨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长春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基地等国家级基地的建设,更使长春在创新能力跃升、新兴产业跃升、创新体制机制跃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跃升等方面不断突破,捷足先登。

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校不断将科研产品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引领着长春市科技创新的发展。而长春这块科技创新的沃土,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级科技基地的目光。

2010年12月,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带队到中国科学院,与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洽谈创新集群建设,施尔畏代表中国科学院同意与长春市共同建设中国科学院长春院地合作创新集群。

长春市以“四位一体”战略为指导,抓住中科院“创新2020”战略机遇,以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为载体,积极推动中科院长春院地合作创新集群向纵深发展,启动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等创新集群建设,并引入8项至12项中科院系统外地研发机构和成果进入集群开展工作。同时,建立吉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引进与主导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目标方向明确。在各方的有力推动下,一年多来,“中科院创

新集群”项目在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得到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先后与55个创新机构建立联系,其中,中科院研究所和技术中心53家、国内重点大学1家,日本研究机构1家,与兰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吉林、哈尔滨和本溪等地的中科院研发机构28家进行了直接洽谈和调研,进行项目研讨、调研、对接、推荐会总计68次。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已经储备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创新项目136个,并重点考察了其中的60个项目。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强科技创新动力

几年间,在长春,创新体系的设计、创新机制的建立、创新平台的建设、创新文化的营造……一项项创新工作次第展开,一个个创新成果不断出炉。

科技创新是个持续的过程,要形成体系,就需要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不断引导、不断扶持。每一个制度的制定、每一笔资金的运用,都倾注了市委、市政府对于科技创新的心血。

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各开发区要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确保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确保科技经费落实到位。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要设立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资金,全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市政府现有的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和农产品加工业扶持专项资金、招商引资专项资金等要优先向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倾斜。

设立市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用于实施科技创业风险投资,促进百户企业快速发展工程。各区、开发区也要设立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

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对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给予扶持,对参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中介服务机构给予扶持;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融资,推进股权代办转让系统试点工作。加强与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协作,吸引国际、国内战略投资者来长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税法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5%以上,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1.5%以上。

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创业风险投资促进百户企业快速发展工程,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建立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和订购制度,实行税费优惠政策。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集中力量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百亿增值工程,鼓励科技成果以股权投入和技术转让方式实施转化。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强技术开发体系建设,强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

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鼓励各类组织和个人利用专利、专有技术等科技成果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鼓励科研人员开展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积极引进培育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领军人才。加大科学技术奖励力度。在科学技术奖励中,设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