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汉被误当野猪中枪身亡 阳新王英野猪成灾,10余老人结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7.04
【版次】第A03版(聚焦)
【入库时间】
【全文】
阅读
提示
7月1日上午10时许,“砰”的一声枪响,划破了黄石市阳新县王英镇东源乡横溪村坵窝脑山岭的上空。63岁的村民万敬戽应声倒地,鲜血从他的颈部汩汩流出。
打中万敬戽的枪是狩猎者自制的火铳,威力之大就连野猪也能一枪毙命。
万维用分析,可能因为当时狩猎者神经紧张,开枪者倪某已年过六旬,视力较差,导致悲剧在瞬间上演。
村子里平时关系好,爱打猎的人会组成“铳友”,相约一起打猎。这些“铳友”基本上家庭条件都不错,没有生活负担。“铳友”们的年龄平均都在60岁以上,有的甚至有70多岁。打猎使用的铳,是铁匠依照土法制造的火枪。以火药填膛,子弹由8号铁丝截成,每根长约2厘米。
1.
弯腰拾刀意外中枪
7月1日上午10时许,“砰”的一声枪响,划破了黄石市阳新县王英镇东源乡横溪村坵窝脑山岭的上空。63岁的村民万敬戽应声倒地,鲜血从他的颈部汩汩流出。
“是邻村村民倪某开的枪,两人相距不到4米远。子弹自腰部进去,从脖子右侧穿出,人当场就死了。”横溪村村干部万维用说,倪某当时想自杀,结果被同伴们劝了下来。
相距仅4米为何还开枪?万维用说,当时万敬戽携带的刀子丢了,他弯腰去拾刀时触动了树丛,万敬戽弯腰时身形显得较小,加上他花白的头发,令倪某误认为野猪来了,情急之下便开了枪。
万维用分析,可能因为当时狩猎者神经紧张,开枪者倪某已年过六旬,视力较差,导致悲剧在瞬间上演。
据村支书石则望了解,开枪后,以为打到了野猪的围猎者们一拥而上。当发现中枪的对象是万敬戽时,在场的人都吓坏了,倪某更是吓懵了。等回过神来,大家都跑了,只剩下两个人将万敬戽的尸体抬下山。石则望说,打中万敬戽的枪是狩猎者自制的火铳,威力之大就连野猪也能一枪致命。
石则望推断,万敬戽和倪某平日里关系很好,这肯定是误杀。
2.
老汉铳友土铳打猎
在当地,打野猪即是为了除害,也是出于爱好。据万维用介绍,村子里平时关系好,爱打猎的人会组成“铳友”,相约一起打猎。这些“铳友”基本上家庭条件都不错,没有生活负担。而“铳友”们的年龄平均都在60岁以上,有的甚至有70多岁。
“铳友”们打猎使用的铳,是铁匠依照土法制造的火枪。以火药填膛,子弹由8号铁丝截成,每根长约2厘米,每次能上三发这样的子弹。
村党支书石则望说,村里组织调查后发现,当时有10几位60多岁的老人趁天没亮走小路上了山。他解释,以前曾因打野猪出过几次事,所以村里严禁私自上山打猎。但“铳友”们总偷偷走小路上山。石则望说,事发后,他第一时间报警,并组织人手协调。
万敬戽尸体被抬下山后,放在冰柜里冷冻。他颈部有着两处明显的伤口,身上还穿着上山打猎时的衣服。
目前,他的10多个“铳友”都选择出门“避风头”,开枪者倪某已被警方带走。
3.
双方达成20万赔偿
祠堂门口停着灵柩
7月2日下午,万敬戽在外打工的儿子万先生赶了回来。洪婆婆惋惜地说:“敬戽很孝顺老人,对邻居也很和善,是个难得的好人!”
据万维用介绍,事情发生后,双方都表现得很理智,没有出现过激行为。
经王英镇司法所及综治办、横溪村委会调解,双方初步达成赔偿意向,由伤人者倪某赔偿24万元,此后双方不得再有争议。
昨晚,记者再次联系石则望时,他表示此事已经协调成功,由伤人方家属在今日下午一次性支付20万元赔偿。
4.
东源乡野猪成祸患
死者的亲朋、村民们对野猪束手无策
王英镇东源乡境内的仙岛湖面积245平方公里,地广人稀,多深山峡谷,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达93%。野生动物32种,珍稀植物17种。
据万维用介绍,随着连年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目前此处的植被覆盖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有了密林的庇护,野猪也开始迅速繁殖,成为当地一大公害。
东源乡倪家村李民龙66岁的李民龙老人说,野猪能把庄稼地糟蹋至绝收。“红薯、花生、玉米、绿豆……见什么糟蹋什么,我干脆不怎么种地了。”
不怎么种地后,李民龙就凭着一手好篾匠活谋生。但在东源乡9个自然村中,像他这样凭借一技之长能养活自己的村民并不多,大部分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或在本地做零活。
东源乡大湖地村一王姓村民说,因为当地野猪凶,即便有地,村民们也大都没心思种。
万辛丑是万敬戽的胞弟。他说以前地里种庄稼时,几乎家家都养猪。随着野猪越来越多,地里的粮食被糟蹋,饲养家猪也变得困难起来。而在过去,生猪基本上是当地人吃肉、吃油的重要来源。
“因为野猪泛滥,库区、山区成了贫困区。”村支书石则望痛心地说,近年来王英镇大搞旅游业,带动了镇周边农民致富,但能进入横溪、大湖地等腹地的游客却很少。
据其介绍,在东源乡9个自然村中,村民们几乎都痛恨野猪。然而,究竟该如何解决野猪成为祸患的问题,石则望却没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
链接>>>
2006年9月17日下午,王英镇大湖村村民王忠国、王忠洋家地里一片狼藉,红薯、秋玉米、黄豆等农作物同遭野猪严重破坏,一年收成所剩无几。
2007年12月18日下午,王英镇倪家村倪某在上山捕猎野猪时,开枪误杀同伴。
2010年1月19日晚,王英镇村民蔡某在查看其架设的电网是否捕捉到野猪时,被强电流电击致死。
野猪,又称山猪,猪属动物。野猪是杂食性的,只要能吃的东西都吃。在食物丰富的时候,一头最佳年龄的母野猪一年能生产两次。 野猪的繁殖率和幼仔的存活率都很高,雌兽真可谓“英雄母亲”,它的怀孕期只有4个月,一胎就能生4-12头小仔,而且在繁殖旺盛期的雌兽,一年能生两胎。
因野猪的天敌虎、狼、熊、豹、猞猁、猛禽等野生动物消失,近年来野猪在山林中的地位已从食物链金字塔的中上层上升到了塔顶。因对农作物有着巨大的破坏力,部分地区称其为农业害兽。
记者手记
野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此,王英镇东源乡几乎无人不知。然而,在退耕还林、保护自然环境、发展旅游业的气候下,东源乡村民与野猪的斗争落在下风。请不走、惹不起的野猪着实让村民们束手无策。横溪村干部万维用无奈地说,我们保护野猪,可谁来保护我们?他提议,有组织、有计划的捕猎行动能尽快得到批准。
本报记者田城/文卢君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