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11高中:让每个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姜学凤本报记者王英周雪溪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4.17
【版次】第12版:长春周刊
【入库时间】20120520
【全文】
近来,长春市11高中接连收到北京传来的喜讯:全国生物竞赛铜牌得主蔡泽宇同学顺利通过北京大学保送考试,获本、硕、博连读资格;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总决赛金奖得主王路宁被北京大学预录取;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总决赛银牌得主张瀚文被清华大学预录取。同时,还有两名同学分获北大、清华直接推荐资格,7人被保送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面对这样的喜讯,校长朱杰却淡定地说:“学生能上北大、清华是喜事,但评价一所高中的好坏,绝不能单纯地用有多少学生考上北大和清华来衡量,而要看我们的教育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且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是否掌握了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路径。高中教育,即要管好三年,更要管好一辈子,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与校长朱杰一席谈,我们深刻地领会到素质教育的真谛——树人,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在学校的宣传板上,记者看到了广告文学结题报告、怎样科学减肥活动结果报表、植物生长与音乐的关系结题报告等等,这些看似与教学、与高考毫不相干,而实际却在思想深处拓宽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探究精神的研究性课题,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11高中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朱杰校长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养成初步的学术规范,打下研究的童子功,获得小有研究成果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潜能和求知欲。”目前,研究生学习在11高中已形成制度。高一年级进行一个大课题的研究,各学科重新整合研究性学习子课题,每班配备指导教师并进行业务培训,各课题小组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题,暑假结束后各课题组结题,选出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同时,学校将研究成果统一规划、设计、存档。
校园文化是11高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走在校园里,文化之风无处不在。从展示学生作品和教育教学成果的长廊文化,到尽显班级魅力的楼层文化;从景观雅致、主题鲜明的园林文化、雕塑文化、街路楼名文化,到哲理丰富的宿舍文化、食堂文化,甚至是洗手间文化,共同形成了11高中特有的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体系。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无不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着对学生的影响和激励。指着文化长廊的展板,姜学凤老师告诉记者:“这样的展板有100多块,每年内容更新200多次。”
高效课堂是11高中实施新课改中形成的一个教学品牌,也是全校抓教学、提质量的重要抓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每个班级的门口都挂着高效课堂评比栏,这也是每个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阅处”。
“高效课堂就是要提高学习效率,把更多的课余时间还给学生。一堂课、45分钟,如果老师讲‘活’了,与学生互动,学生就会学得很轻松,能够真正听懂、学会。反过来,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课堂就会‘干巴巴’,很沉闷,学生没兴趣、不爱听,就会学得很累,更谈不上学习效率。”说到高效课堂,校长朱杰将之比喻成压缩饼干,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主动汲取更多的知识和能量。为此,学校专门制定了《高效课堂评比制度》:全体教学管理人员与年级组进行联合测评,结合上学期检查结果,评出免检班级,把各项结果公布在评比栏上。同时,对免检班级进行抽查,一个月内没有问题的继续免检;对非免检班级和科目继续测评,每月循环进行,如今已形成一种长效的机制。
谈起高效课堂的好处,同学们纷纷表示:“以前上课是看着时间盼下课,现在是下课铃声响了才知道45分钟已经过去了。”老师们则说:“学生的积极互动,让我们讲课更有热情,更有激情。”通过评比,老师们主动自我加压、自我提升,竞相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教法,同时,强化过程跟踪,精化教学内容,细化解题思路,实化教学结果,在全校形成比、学、赶、帮,争当高校课堂能手的良好氛围。在2011年长春市普通高中教师说题大赛上,11高中33名教师各学科成绩均居全市第一,且学科综合实力、解题能手人数,以及解题能手人数中获第一名的人数均居全市之首。
高效课堂为学生释放出很多课余时间,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显现。作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11高中全国有名。2009年以来,各个学生运动队在全国、省市各类大赛中捧回30多个冠军。2011年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学校女足、女排双双打入六强。女篮作为2011-2012全国高中篮球联赛吉林赛区冠军,代表吉林,正在备战全国总决赛。在艺术修养方面,学生铜管乐队曾代表中国参加意大利国际管乐节,军乐团赴韩国参加东北亚艺术节……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谈起学校里的好人好事,校长朱杰比听到学生考上北大、清华还骄傲。
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典型:晚自习放学途中夜救脑出血危病老人不留姓名的巢家珲、在阿尔山路遇重大交通事故挺身救助他人的赵泽宇、新加坡游学期间拾到10万巨款而不昧的林阳、汤皓南……这些正是学校多年坚持树人教育的最大收获。
从“高效课堂”到“研究性学习”,再到德育教育,11高中“树人教育”成就喜人。2009年以来,学校考入北大、清华及香港著名大学的人数逐年增加,仅2011年就有近20人。2011年高考各项指标全面突破:600分以上266人,是省实验、市实验、二中和二实验四所重点学校之和,稳居吉林省第二名、市直第一名。
更值得骄傲的是,2011年,学校相继获得北京大学“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格、清华大学2012年自主选拔“领军计划”推荐资格,成为北大、清华“双料”保送基地,吉林省高中只有两所。目前,市11高中已经成为80余所国内重点高校自主招生推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