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学校的办学精神——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发展侧记本报记者王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6.05
【版次】第08版:长春新闻
【入库时间】20121010
【全文】
宋戈校长作为吉林省基础教育唯一代表参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走进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向上、向好、向远的激情与活力,感受到一种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打造品牌的执着精神,感受到一种和谐、愉快、包容的办学氛围;接触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的校长宋戈,你便会被她那种扎实、顽强、坚持的办学劲头所感染、感动,被她那种营造环境、培养名师、开发学生潜能的办学理念所吸引、叹服,被她那种为教育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的办学思想所影响、带动。
学生成功,是学校最大的成功;把学校办成名牌,办出特色,获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是教育最大的成功。从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到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柏拉图的“教师是点燃学生的火把”到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教育一直是用爱心与慧心创造奇迹的光辉事业。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省二实验学校秉承宋戈校长对教育的挚爱与信念,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开发学生学习、进步和发展的潜能,给予个性最大程度的尊重,并通过理解、激励和教育策略,来帮助每一位学生认识自我、相信自我、超越自我、获得成功。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文化是学校的灵魂。省二实验学校以文化做基石,以质量立校,以创新求特色,以发展看成效。学校重视教改课改,建设以教学科研为主体的办学质量体系;关注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名师引领、团队教研的管理制度;关注学生文化素养,建设经典时尚的校园文化;关注学生个性品质,支持和鼓励学生自主组织社团;关注与家长的携手同力,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带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在前进过程中,教育内涵得到发展和丰富,师生素养得到熏陶和提升,学校文化日益充盈。此时的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正是一派生机盎然、桃李绽放、蓓蕾芬芳……打造名师队伍引领教研潮流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是一所师资队伍教龄结构合理的学校。学校有近20名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77名省级骨干教师,94名市级骨干教师。他们思维活跃,对新课程理念的感受力强;他们像海绵一样易于吸收教育教学的实践知识,每天都在成长;他们渴望在工作中受到肯定,追求自身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他们有耐心、有精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正是这样一支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以他们的实力,为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中考辉煌:连续16年中考成绩在长春市名列前茅;2010年中考各项指标在长春市取得第一;2011年,再次喜获丰收:1284名毕业班莘莘学子又一次创造了骄人的成绩,各项成绩创历史新高,成为长春市中考的领军团队。九年九班学生罗明玥以总分596.5分一举摘得长春市中考状元桂冠,九年九班祖帅和九年十九班孙鹏博以595分并列榜眼,该校囊括了长春市的前三甲。590分以上考生人数为55人,占长春市达到此分数线人数(165人)的三分之一;585分以上的人数达到194人,占长春市达到此分数线人数(1152人)的17%;580分以上的人数达到393人,占长春市达到此分数线(3094人)的12.7%。
一流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清晰地认识到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学校课程建设与优质办学的主要依靠力量,因此,学校非常注重对教师的专业培养。学校根据教师的个人素质、基本技能以及成长意愿,为教师规划个人成长阶段方案。每一阶段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配备不同的导师,使得教师们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以及在这一段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互相对照、互相促进、共同成长。教导处、教研组以及备课组,三级教学管理团队,以“同课异构”、“课例研究”、“微型课教学”等方式,搭建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平台,养成教师定期进行教学研讨的习惯。以师徒结队的方式,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通过组织公开课教学、示范课教学等活动,提升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名师引领工程,是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特色举措。它旨在挖掘名师资源,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建立名师工作室,吸纳教师参与教学研讨,形成校本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前,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已成立了由省教育厅批准建立的以教师个人姓名命名的名师工作室三个:即初中化学陈杰名师工作室、初中语文石馨名师工作室、小学数学王成名师工作室。石馨,作为学校年轻的特级教师,领衔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并邀龙燕、王琳等优秀教师加入,共同钻研“课堂有效对话”课题,引领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研究。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的众多教师,在名师引领、校本教研的氛围中,取得了专业上的大幅度提升。中学数学名师张茂辉,作为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科研型骨干教师,带领学科内教师大胆创新、共同成长,多位教师在参加数学学科的全国、省、市级大赛中获奖,特别是中学教师孙爱华在首届全国初中数学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特等奖第一名的优秀成绩。中学教师苏立平带领外语教研组教师承办了由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的“项目学习法与课堂模式”研讨会,扎实的专业能力、过硬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参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小学教师邙芯睿,在全国小语会举办的“全国青年教师第八届阅读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小学教师赵春华,在参加全省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勇夺桂冠,随后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又喜获特等奖。科研主任张海燕老师,在教学中做课题研究,其科研成果在吉林省第七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发表中,荣获一等奖。除此外,王琳、侯美娜、孟繁冬、刘向锋、高悦等一批教师均在省、市各级各类教学大赛中获奖。
文化提升培素质环境育人润心灵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把培养“心态阳光,文明俊朗,踏实稳健,自主成长”的学子品行作为理念,通过建设经典时尚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创造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实现对学生德行的培养,引领学生在特色活动中体验,为每一位学生人生的青春画卷提供七彩底色。
升旗仪式,每期主题各异。把爱祖国具体到每个细节中,根据不同时段、不同需求,设置不同主题的升旗仪式:“积极思考、乐于表达”、“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等教育主题;“吉祥端午、爱国情浓”、“团圆中秋、和谐校园”等节日、纪念日主题;“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相信自己,全力冲刺,缔造光荣”等动员主题……这些主题升旗仪式在不同阶段分别起到了规范行为习惯、指导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状态、增强学生信心的作用。
走廊文化、班级文化充满艺术气息。精心制作的廊报、板报,体现人文关怀主题、传达高雅情操、提升审美情趣,精心照料的绿色植物,不仅能够使教室生机昂然,更能传达师生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愿景。
“影像班级”展现集体风貌,传递团队声音。在每一个教室门,总能看到风格迥异的班级集体照片,不同的图案,传达着不同的班级追求,它被叫做“影像班级”。它可以是代表班级名称的数字,代表胜利的英语单词,代表进取的箭头;也可以是手牵手的同心圆,展翅飞的雁团队……
多彩社团显魅力收获成长铸能力
走进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你会发现很多学生在他们雪白的校服上,佩戴着至少两张以上的胸卡:一张标有姓名、照片和班级,其余的就是分属不同社团的特色胸卡。社团,是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学生自主活动的主要形式。每个学生都富有个性,但更具有社会性,社团就是给予这些富有相同兴趣的学生一个机会,促使他们由于志趣相投,而自发地走到一起,体验快乐、丰富经验、自主学习、互助成长……这,就是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鼓励学生组织社团的教育宗旨。
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丰富多样,各具特色。例如,“校长助理社团”,得到了指导教师和校长的大力支持,参与校园日常管理,发现和汇总校园管理的问题,于每周四的校园广播中,成员都会针对一周的工作要点或周标进行专题讲座。社团成员们通过参与校园日常管理,更能够从内心,理解教师和校园服务人员的辛劳,更能够主动地担当起服务校园、自主成长的责任。同时,每学期校长都会亲自与社团的全体同学进行座谈,集中听取同学自主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校园管理的建议,分享同学们的成长收获。
八年二班的甲乙丙丁社团,是个话剧社团。学生通过参与创作和表演,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学会了用艺术的形式来阐释文学作品。学习的同时,体验到了快乐。有趣的是,现在班级里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像濮湜、张书赫、方东昊等“知名演员”。海棠诗社排演课本剧、环保社团的成员们自制环保卡片到超市中分发并宣讲环保知识、雷锋志愿者协会组织公益活动、书檀社团义卖旧书,向社区捐赠书籍等,都是孩子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他们在其中体验着共同成长、分享快乐与奉献的意义。学科社团也很丰富,学科特色鲜明,例如“生命之光”、“英语角”和“我爱信息社”、“图数π”等,学生将学习与实践联系起来,感受学科的魅力,养成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生社团活动成功的背后,除了兴趣和活动内容的吸引之外,更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支持。尽管初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自主管理的能力,可以自发组织社团的各种活动,但是很多时候学生还是需要教师给予指导与管理,以保证社团活动的质量与内涵意义。每两个月,校团委开展一次优秀社团评选活动,优秀者给予挂牌表彰,并组织他们与其他社团分享经验。社团的假期活动,也会由校团委组织其集结成活动手册,全面展示社团活动并积累活动经验。校园网也会及时对社团活动进行跟踪报道。体验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民主、激发、鼓励、引导,让社团活动不是一纸空文,也不是昙花一现,而是生机盎然、硕果累累。
家校联动大教育携手共建向未来
每个学生都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有自己独特的家庭氛围,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性格态度等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校携手同行,教育才能更有效。
学生进入初中时,身体和心理都进入了新的成长阶段。他们对于初中的学业,也需要适应的过程。为了使学校全面育人的理念得到家长的认同与支持,“新初一家长学校”成了家校联动并达成教育共识的重要举措。“新初一家长学校”借助学生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在调查与反馈中,提升每一期“家长学校”内容的适切性,其课程内容包括图文并茂地介绍校园活动,使家长对学校办学特色与办学理念的了解更加立体;丰富的教育案例,使家长如临其境,理解学校教育行为,并反思家庭教育的得失。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还成立了部门、年级、班级三级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学校年度工作情况,反馈学生心理及学业等各方面情况,向家长征集学校管理议案,在家长委员会成员大会上进行议案内容及学校解决方案的反馈及通报,搭建起了家校真诚交流的平台。此外,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在推动家校联动过程中,丰富沟通方式,搭建理解互动平台。例如,以年级为单位,定期下发“致家长一封信”;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印制“班报”,汇总班级时事,鼓励评价及时指导;建立了家长QQ群,如“二班凝聚产生力量”、“家长集结号”等,及时跟踪,便捷反馈。
教育不能孤军奋战,教育要形成合力,家长的参与使学校教育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听了,我会忘记;看了,我会记住;做了,我才会理解。”这样的说法,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家长。邀请家长与学校携手同行,帮助他们参与孩子的教育,理解学校、支持学校、成就学校。
学校突出的办学成果,赢得了教育界同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受到了上级党政机关的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吉林省模范集体、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吉林省卫生安全工作先进单位、长春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长春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等百余项荣誉。教育,是一段永远没有终点的旅程。今年7月,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将召开“体验教育,基于个体心灵维度的德育实践”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教育专家以及数百名优秀中小学的校长,将莅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