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运输屯”跑上“致富路” ——记龙凤镇刘高手村党支部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11.04
【版次】第A3版:要闻·综合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特色经济路真宽,发展运输勇争先,变废为宝过难关,百姓致富尽心欢!”这首打油诗称赞的主角是龙凤镇刘高手村党支部书记王英洲,他带领全村人发展特色经济,让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他也被亲切地称为带领村民致富的“高手”。
多年来,刘高手村村民大都以种地为生,全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要想单纯依靠传统种植业致富,简直是天方夜谭。上任伊始,王英洲犯了难。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刘高手村背靠大企业,可以依托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利用优势发展多种特色经济。”王英洲确立了村域经济的发展思路。
随后,他带领刘高手村民,利用石油石化企业的大量废料,搞废品加工。如今这个村,仅搞废铁屑压块的小加工厂就有七家,加上压鞋底的,加工拖布的,生产塑料制品的,制造空心砖的,以及生产建筑材料的,村民们自己开办或引资建设的小加工厂多达十几家,投资百万元以上、形成一定规模的有五家。
依托这些加工厂,这个村常年从事加工业的农民达300余人,工人们的收入比从事传统种植业强许多。
谈起刘高手村的特色经济,就不能不说它的运输业。近年来,刘高手村周围砖厂、白灰窑厂、奶站建起好几家,这为该村发展运输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于是,王英洲组织本村脑筋活络的村民跑起了运输,并且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中。据统计,目前仅刘高手村一屯常年跑运输的车辆就达392辆,成为远近闻名的运输屯。而这个屯的村民们也依靠运输业迅速富了起来。如今,在这个屯,万元户不算富,十万元才刚起步,家中存款到百万才算真正的富裕户。
随着大量农户从传统种植业中走出来,王英洲又因势利导,把土地向大户手中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在此基础上,他积极倡导大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如今,这个村已经建立粘玉米科技示范田、苗木栽培、草坪培育、山鸡养殖等农业示范基地四个,带动种养大户30多户,崔天友、王凤鹅等大户纯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本报记者张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