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打响禁毒防艾宣传持久战 □本报记者 曾革楠 通讯员 王英芳

打响禁毒防艾宣传持久战 □本报记者 曾革楠 通讯员 王英芳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1.14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中国新闻出版报

【出版日期】2011.01.14

【版次】第02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10825

【全文】

云南省边境线长,跨境民族众多,随着与周边国家贸易的增长,云南成为禁毒防艾重点地区。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强化管理职能——

开展防治艾滋病新闻宣传常态化、推广防治艾滋病出版物有特色、实施防治艾滋病新闻培训工作……近年来,云南省新闻出版局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的职能优势,认真抓好报纸、期刊、图书和音像制品等强势媒体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宣传工作,确保了全省新闻出版领域防治艾滋病工作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提高防艾宣传使命意识

记者日前在昆明采访时了解到,云南省局每年都对全省报纸、期刊出版单位下达禁毒防艾宣传任务,要求定期免费刊载禁毒防艾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并将报刊社开展禁毒防艾新闻宣传工作情况纳入报刊年度核验内容。同时,德宏、西双版纳、怒江、迪庆4个民族自治州共7份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坚持开设禁毒防艾专版,分别用德傣文、景颇文、西傣文、载瓦文、傈僳文、藏文等民族文字开展宣传,并向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和宗教界人士免费赠阅,每年达到90多万份。

“禁毒防艾是一项长期的人民战争,要打赢这场战争,提高广大群众的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知晓率是新闻出版业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云南省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防艾新闻宣传常态化

地处云南省西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92%,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70%。特殊的州情,加上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流动人口不断增长,该州防治艾滋病工作情势艰巨。

针对这一情况,《怒江报》傈僳文版一方面做到宣传防艾常态化,坚持每期刊登专版专栏,图文并茂地持续宣传报道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防治知识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另一方面,积极在宗教场所加大防艾宣传,将每期报纸免费发放至每个教堂和教牧人员手中,免费送到乡村文化站。

“看了我们的宣传后,教牧人员不仅自己消除了对艾滋病的恐惧,还利用宗教场所向信教群众宣讲防艾知识,有效地扩大了宣传面。”《怒江报》总编辑恒开言告诉记者,自2005年以来,《怒江报》傈僳文版深受当地各族群众的欢迎,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9万多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的需要,该报甚至在缅甸部分地区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事实上,《怒江报》只是一个侧面。《春城晚报》等社会文化生活类报纸,利用发行量大,阅读率高,影响面广的优势,主动设专版专栏刊登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文章或公益广告;《云南科技报》充分发挥其全省唯一面向农村发行的报纸的优势,编发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三下乡”专版,直接免费发送到边疆少数民族村寨;期发量达30多万册的《云南支部生活》等期刊,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拒绝商业广告,每期都在最好的版面刊登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公益广告。

推广民文防艾出版物

云南省边境线长,跨境民族众多,受地缘因素的影响,云南成为全国禁毒的前沿,是艾滋病流行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针对这一实际,云南省新闻出版局通过以少数民族文字的形式来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2009年,在新闻出版总署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汉文与德宏傣文、景颇文、西傣文、载瓦文4种少数民族文字对照的《外出务工人员禁毒防艾手册》10万册,其中德宏傣文4万册,景颇文、西傣文、载佤文各2万册。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以农家书屋为依托,将10万册《外出务工人员禁毒防艾手册》全部免费发放到有关少数民族地区,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毒品知识及健康生活理念,切实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维护自身权益、注重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的能力。

同时,在新闻出版总署经费支持下,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印制并免费发放张贴了10万张德宏傣文、景颇文,傈僳文、西傣文等4种少数民族文字与汉文对照的禁毒和防艾宣传画,其中德宏傣文、景颇文各3万张,傈僳文、西傣文各2万张,在相关少数民族地区村寨实现了民文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宣传画的第二次全面覆盖。

实施防艾新闻培训工作

要做好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宣传工作,首先要解决新闻媒体认识问题,增强宣传报道能力,形成一支善于宣传的队伍。为此,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历来重视对新闻采编人员的禁毒防艾宣传报道培训工作。在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自筹部分经费与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培训经费的方式,坚持开展新闻采编人员禁毒防艾宣传报道培训。

通过以会代训,举办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宣传培训班等多渠道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媒体及其采编人员的禁毒防艾思想认识,增强宣传报道业务能力,形成了一支觉悟高、业务强、能吃苦的禁毒防艾宣传队伍。

“通过培养宣传骨干,提高采编人员素质,使媒体的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宣传工作由被动宣传变为主动宣传,不会宣传变为生动宣传,简单的会议消息变为有社会影响的深度报道,负面难题能进行正面报道。大幅度提高受众的知晓率,使大众对艾滋病的认识由惧怕变为积极防治,远离毒品、珍爱生命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同时,通过宣传报道,有效地提高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激发了媒体开展宣传报道的积极性。”云南省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说。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