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蓝色焦点 人类活动威胁红树林 梁思奇 王英诚

蓝色焦点 人类活动威胁红树林 梁思奇 王英诚

作者: 出版日期:2006.04.11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中国海洋报

【出版日期】2006.04.11

【版次】第A1版 (要闻)

【入库时间】20110510

【全文】

在广西北海市退潮后的红树林海滩,随时能看到带着一把锄头、一只小提筐、加上一顶遮阳草帽的妇女,她们在采挖一种名为 “沙虫”的海洋生物。市场上的鲜沙虫每公斤可卖到四五十元人民币。

没有人统计过北海市有多少人从事这种活动,仅在北海市郊的禾沟海滩,每天挖沙虫的妇女就超过3000人。

然而,素有 “海岸卫士”之称的红树林,正受到这些采挖活动的影响。记者在禾沟海滩看到,一个采挖沙虫的妇女将红树林根部的沙滩挖得坑坑洼洼,一些根被挖断,而这片树林中间地带已有不少光滩。北海市红树林良种繁育基地的人员说,村民长年累月这样采挖,使红树林难以自然繁殖。

与这种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用围网圈护起来作为育苗基地的海滩,天然繁殖的红树品种白骨壤长得郁郁葱葱,每株高达50厘米~80厘米。工作人员说,长满白骨壤的海滩在3年前未圈围起来时,还是光秃秃的荒滩。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范航清博士说,红树林滩涂盛产泥丁、沙虫和各种经济贝类,但大量频繁的采挖活动,将整个海滩翻得面目全非,周期性损害红树植物根系;挖掘和踩踏还危害幼苗幼树,使其难以生长,有的成片死亡。

红树林盛产于广西、广东、海南等南方沿海潮间带,对防风抗潮起着重要作用。在印度洋大海啸发生后,专家普遍认为,如果东南亚各国的红树林得到更有效的保护,海啸的危害程度将大大降低。按照规划,我国将在 “十一五”期间投入90亿元用于湿地保护和生态建设,沿海红树林保护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国家有关部门已将红树林造林列入了沿海防护林工程。

范航清说,近年来红树林病虫害发生更加频繁、受害面积越来越大,这与人类活动有着直接关系。“加强环境保护,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促进红树林天然繁殖,是建设红树林生态屏障的有效办法。”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