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机遇迎挑战加快铁岭发展
【作者】 梁俊娜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6.15
【版次】第A01版 (要闻)
【入库时间】20111020
【全文】
本报记者梁俊娜
●编者按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力铁岭、活力铁岭、魅力铁岭、幸福铁岭建设的关键之年。在铁岭市第六次党代会召开之际,本报推出《新起点新跨越系列访谈》,深入分析“十二五”期间铁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望“四个铁岭”的美好前景,以使全市人民对建设“四个铁岭”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鼓舞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四个铁岭”的热情,推动新铁岭大铁岭建设向更高水平跨越。
“十二五”期间,我市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大于挑战,挑战也可以因为科学应对而变成机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我们就能在“十二五”续写更加精彩的“铁岭传奇”。
机遇犹在大于挑战
记者:“2006-2010”可以说是铁岭发展中的“黄金5年”,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紧紧抓住并用好了重要战略机遇。那么“十二五”期间,铁岭面临哪些重大发展机遇?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挑战有哪些?
王英:“十二五”期间,铁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第一,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 2010年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铁岭新城、专用车基地、高新区等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铁岭拥有了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权利,在城市布局、产业布局调整以及产业优化升级、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方面获得国家政策支持。第二,外资内移、南资北移的机遇。 2010年重庆实际利用外资达4.49亿美元,位居内陆城市之首。 “美的”原在长江以北地区没有生产基地,而“美的”邯郸基地年产350万台空调项目落户河北,给河北带来30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这说明海外商家向我国内陆地区挺进,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资本向环渤海区域北移趋势在继续深化,无疑为铁岭的项目引进创造了良机。第三,产业转移的机遇。产业转移是地区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更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