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工服务彝区经济社会发展——访凉山州总工会党组书记、副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6.26
【版次】第01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
务实、谦和、严谨是同事们对凉山州总工会新任党组书记、副主席王英的评价。日前,记者见到王英时,她恳切地说:“工会工作是很阳光的事业,工会干部只有成为一个阳光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务职工。”
记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学习,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有何理解?
王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党的工运理论与中国工会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方向,也是党的工运事业的命脉。这条道路涉及中国工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样发挥作用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涉及中国工会与党、政府、职工、企业、社会以及国外工会等方面的关系。
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各级工会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工会维权观、“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以及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发展新型劳动关系,依法推动“两个普遍”等重点工作。作为工会发展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与前述内涵一起,共同构筑了一个逻辑严谨的完整理论体系。作为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统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使我们对工会运动普遍性规律的认识得到新的深化,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特殊性规律的把握得到新的升华,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凉山工会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记者:作为民族地区,凉山工运事业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职工和企业发展?
王英:凉山工运事业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主动融入发展大局,才能更好地服务职工和企业发展,为凉山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我认为工会工作是一件很伟大、很阳光的工作,因为它分布广泛的组织优势使之能够在第一时间倾听职工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疾苦、反映他们的诉求。我时常为有着吃苦耐劳精神的凉山职工和农民工而感动,无论怎样的困境,他们始终是识大局、顾大体的。对于有着3000多个基层工会组织的凉山州来说,如果所有的工会干部都能够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为职工服务,还有什么矛盾不能化解呢?因此,打造阳光工会,做有爱心的阳光工会干部,扎根基层一线为职工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凉山州各级工会组织今后努力的方向。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凉山州工会今后的工作打算?
王英: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凉山经济发展“二元化”结构较为突出,各级工会组织发展也很不平衡,一些工会组织底子薄、基础差的问题仍然突出。但是思路决定出路,攻坚可以破难。凉山州工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以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为主线,在助推经济发展、推进“两个普遍”、发展职工文化、参与社会管理、加强自身建设等工作上实现新突破,为助推全域凉山全面开发开放、跨越式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方面紧扣全州工作发展大局,把凉山工作的总体取向作为工会工作的基本指向,把凉山发展的战略定位作为工会工作的着力方位,充分发挥工会密切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围绕州委提出的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彝家新寨建设、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等决策部署,把就业促进、扶贫攻坚、困难帮扶、维护稳定等工作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惠民帮扶网络向乡镇(街道)、社区(村社)和企业延伸,逐步实现惠民帮扶网络化、全覆盖;以工会“四季送”活动为基础,结合彝家“四件套”工程,着力打响工会帮扶工作品牌;进一步健全维权机制,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努力形成“党政主导、三方协作、工会力推、企业和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切实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有效保障。
另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的工作机制,促成把工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等纳入党的建设总目标,并作为对各级党委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惠民帮扶中心、职工培训中心、职工文体活动中心、职工书屋等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推动工会干部的培养、交流、使用和管理纳入党政干部管理序列统筹安排,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工运事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刘峰 本报记者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