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皆为情 聚散都是缘 ——读王英海新作《麦田》随想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12.29
【版次】第40版(书香碟影)
【入库时间】20110501
【全文】
□王惠民
读青年诗人英海即将付梓的新作《麦田》,为其优美的诗章所感染。从“寻找温水域”、“花香时节”到“聚到终须散”,计58首(篇)自由体诗和散文诗,每一首(篇)虽然长短不一,但都是真情的流露、深情的诉说。默默地吟诵它,会使你心的律动,情的波澜,随着一行行诗句的流淌而跌宕伏起、感慨唏嘘。
《诗品》云:诗歌者,诗人心声心音的吟唱是也。动于心而发于情,“情至不能已,氤氲化作诗。”这天簌之音,须静静地听、细细地品,方能参透其中的玄妙,领悟其内里的真谛。
英海的诗,简洁而婉约、隽永而富于哲理,是新诗创作的新尝试与新突破。细品这些新的诗作,给人以鲜活与灵动的感觉。青春的生命涌动,爱恋的真挚炽热,幻想的诡异神奇,憧憬的美轮美奂,在他的诗行间絮语低吟。自然而不雕琢,鲜活而不娇艳,深刻而不晦涩,寓于哲思而不刻板。“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可以说,英海的诗是难得的好诗。好在哪里?余以为:此中有真意,情切赋新诗。意境通幽处,天籁绝妙词。只要你细细地读去,慢慢地品来,那其中的奥妙,你一定能心领神会、心旷神怡,进而受到诗歌风韵的感染与熏陶。
我们欣喜地看到:英海的诗,将爱与恨、聚与散,情景交融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发人思索、给人启迪,难能可贵,弥足珍贵。大爱无疆、真情无限,心中块垒、笔底波澜,都化作了缕缕诗行。感慨爱的真切,咏叹恨的淋漓,讴歌聚的愉悦,感怀散的悲凉。“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须散。”“如果爱,就爱得彻底吧,直到不能再爱;如果聚,就聚得月满花楼,直至不得不散。”读着这些杜鹃啼血的诗句,即使是古井之水,也要泛起涟漪和微澜。这就是诗的奥秘,诗的力量。
余已年逾六旬,按古人的说法,不是活埋,也到了夕阳西下、日薄西山的时候了。然而我辈生也有幸,欣逢盛世,身心俱爽,余力余心余热尚可。不顾老迈年高,尚能酒饭,还要逞能。诌几句古文,哼几句旧曲,虽难有激情,也不能说是一潭死水,权且比作古井微澜吧。诗,尤其是新诗,那是属于年轻人的事情。郭沫若、徐志摩、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王书怀、余光中,乃至北岛、汪国真等等,都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英海的诗作,又为新诗的百花园增添了一支亮丽的奇葩,可喜可贺。当然,新诗怎样写得更好,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们都在探索,但孰好孰差、孰优孰劣,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正是:探索还没有穷期,诗人们仍须努力。
余愿借英海新诗集出版的机会,也衷心预祝新诗创作日益呈现出莺飞草长、杂花生树的繁荣局面,以不负于伟大的时代与养育我们的祖国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