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五项工程”让低保户过上好日子曹志勇 本报记者 王英

“五项工程”让低保户过上好日子曹志勇 本报记者 王英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9.20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吉林日报

【出版日期】2011.09.20

【版次】第09版:长春新闻

【入库时间】20111110

【全文】

衣、食、住、行,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说,都是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最基本问题。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水平不断跃升的今天,尽管只有极少数困难群众为这四件事发愁,但仍被各级党委和政府视为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来抓。

为让这一群体过上好日子,长春市宽城区重点实施了五项工程,让困难群众住进了崭新的楼房,让无力支付医药费的重病患者得到了医治,让新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如期到校报到。得到帮助的困难群众感激不尽,用他们的话说:“尽管我们生活上有很多困难,但有了政府的帮助,我们的日子一样过得有滋有味。

助房工程——

解决低保住房1100余户

宽城区地处老城区,低保户相对较多,且低保户中的无房户较多。为认真做好廉租房的分配工作,宽城区采取多项周密措施,通过入户走访、调查取证,确定了符合廉租房条件的低保户,并按家庭困难程度、家庭人口、享受低保时间进行排序并公示,为全区1100多户低保户解决了住房问题。助医工程——

为9835名低保人员办医保

将区医院作为医疗救助定点医院,面对全区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实行“一站式”服务,把参保参合住院救助对象的住院医疗费扣除医疗保险或新农合报销及自费额剩余部分,按相应比例给予救助;在医保救助方面,共为全区9835名城镇低保人员办理了城填医疗保险,为全区817名农村低保人员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地缓解了困难家庭的就医压力;在门诊救助方面,对患有一般慢性疾病的城乡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伤残军人),给予定额救助;在临时救助方面,经区民政部门认定的重病及因医疗费用支出超出家庭年总收入2倍或因患重病,在变卖家庭基本生活财产仍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给予临时救助;在二次医疗救助方面,凡是低保户在生病住院后,除了在新农合或医疗保险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以外,还可以在民政局享受二次救助。

助学工程——

低保大学新生每人补贴1万元

在宽城区,新升入全日制普通高校的低保家庭学生,每生可得到1万元助学补贴;新升入全日制普通高校低保边缘户家庭学生,每生可得到5000元助学补贴;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新升入高中的学生,每生可一次性得到1000元的助学补贴。

助困工程——

7314户低保家庭应保尽保

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在城乡低保工作中,宽城区民政局坚持“保障民生、维护民利、确保民乐”的服务宗旨,做到了哪里有贫困居民,哪里就有党的关怀,只要符合政策要求的,就及时快速办理低保。目前,全区共有城市低保对象6791户12040人,农村低保对象523户916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他们还在春节期间,开展“关爱困难家庭”救助活动,对全区所有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进行走访慰问,每年为近7000户困难群体发放慰问品总价值达200多万元。此外,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中,宽城区民政局积极组织机关党员与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做到在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贫、发展上扶业、教育上扶学。

助孤工程——

189位五保户得到供养

宽城区不断探索养老模式,完善五保供养体系,实行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全区共有农村五保户189人,其中,集中供养52人,分散供养137人,不断提高孤寡老人的养老服务水平和生活标准;他们还以单独施保形式将农村老兵遗孀纳入农村低保,截至目前,已将全区符合条件的18名老兵遗孀纳入了农村低保,有效地解决了老兵遗孀的基本生活问题。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