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领军“三动”的旗帜本报记者于水王英孟凡明
【作者】 曹平平孙颖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11.15
【版次】第09版:长春周刊
【入库时间】20120210
【全文】
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三动”战略的深入实施,让省会长春在长吉图和东北亚版图上的地位和价值更加凸显。随着一大批央企、战略投资者扎堆涌入,长春全城的项目建设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而大刀阔斧的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兴未艾、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更加折射出整座城市的无限生机和经济强劲攀升的新动力。
再次把目光聚焦长春发展,人们无不惊异于这里的大气磅礴:今年长春汽博会上,共有12个汽车行业相关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额22.93亿元;在第七届东博会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投资说明会上,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保税物流中心项目、长春国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型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长春星宇网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液晶一体机项目等10个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18亿元;
地铁、西客站、长春站立体换乘中心、四环路等城建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在北京举办的首次基础设施项目推介会上,签约25个重大城建项目,引进千亿元资金注入城市建设……
近年来,长春发展风生水起,重大项目持续不断。这一切,都是长春实施“三动”战略产生的效应。投资拉动企业落位,项目带动经济腾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三动”战略的大力实施,让长春如虎添翼、强筋壮骨。
“必须进一步加大‘三动’战略的推进力度,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把‘三动’战略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抓招商引资,必须通过投资解决经济总量小的问题,进一步做大盘子;抓项目,尤其是抓好一批事关长春发展的大项目,积极推进汽车、农产品加工和轨道客车三大世界级产业基地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创新驱动,以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为依托,带动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说。
投资拉动找准实现新跨越的突破口
近年来,长春经济迅猛发展,一大批项目陆续落位,连续5年开展的九个月招商引资攻坚战和不断的外出招商活动,都为长春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从最初的项目少、个头小,到如今的大项目遍地开花,长春快速地解决了“有”的问题。在解决了“有”的问题后,如何解决“优”的问题,实现由大变强新的跨越,成为长春在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实施好投资拉动战略的重要任务。
有了这样的认识,长春不断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从年初到年尾,从“京津唐”到“珠三角”、国外……在推进投资拉动的进程中,长春人不辞辛劳,四处奔波。
长春发展的新优势在哪里?科学发展之路怎么走?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着这些重大命题,长春人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项目的选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而外出招商的过程,还不仅仅是引进项目和战略投资者,在踏遍山山水水,学习了别处的发展经验后,长春更深刻地把握市情,谋划长远发展战略,为全市未来确立新坐标。通过奋战150天市容整治活动改善城市面貌,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干部职工活力,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发展……行万里路带来了盆满钵满的收获。
面对全省、全国发展的大局,长春必须对原有发展战略进行合理调整和创新升华,大力实施“三化”、“三动”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长春把招商引资放到全市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重新定位,把它作为工业经济、现代服务业发展“播种”的重要环节,作为实现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快捷通道,作为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引进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性强、辐射广的优质项目,为全市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输入了新鲜血液。
今年以来,全市已引进内资项目304个,实际到位资金413.24亿元,同比增长12.9%;实际利用外资18.96亿美元,同比增长4.4%。招商引资的丰硕成果,为“十二五”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落户西新开发区的总投资55.5亿元的轿车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一汽—大众MQ200变速箱项目,已于4月开工建设。今年,长春市新增三资企业27户,其中,超千万美元企业6户,合同外资2.02亿美元;在304个引进内资项目中,有125个8000万元以上大项目。经过长春市多年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共有60户世界500强企业和28户央企落户长春。
在引进项目中,工业类项目、现代服务业类项目各占一半左右,结构日趋优化成为长春招商引资的一大亮点。汽车零部件生产及配套、新能源开发及利用、农产品加工、光电信息及生物医药等项目的引进,充分体现了长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打造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部署。
今年,全市组织的“走出去”和“引进来”活动异彩纷呈。通过召开央企座谈会、大企业联谊会,举办“长三角”地区汽车零部件、轨道客车配套项目专题招商,邀请宁波欧洲工业园考察团进行重点产业项目对接,组织长春经贸代表团参加“津洽会”等办法,扩大了招商覆盖面。全市赴外地招商活动就超过100项,招商范围覆盖国内所有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尤其是近日,在赴京举办的招商引资活动中,长春首次推介基础设施项目就成功签约25个,为推动城市建设注入了极大力量。
放眼望,长春招商项目质量明显提升,招商渠道又有拓宽,招商领域继续扩大,引资结构更加优化。一个个块头大、质量优、拉动作用强的项目相继落位,将为长春“十二五”经济跨越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项目带动
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方向
长吉图的“桥头堡”长东北,从来不乏大手笔。作为长春推动长吉图战略的主战场,一大批央企项目纷纷落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重大项目和战略投资者的入驻,为长东北乃至长春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
这只是长春落实项目带动战略的一个缩影。
走进长春各个城区、开发区、县(市),项目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从年初谋划的项目“准备之冬”,到项目集中开工的“动工之春”,再到全面进入“项目建设黄金期”,围绕着汽车、农产品深加工、轨道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和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上下深入实施“三动”战略,推动项目建设。
随着一批汽车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产,长春200万辆整车扩能工程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轿股、大众两个整车扩产改造项目建成投产,丰越主厂房实现暖封闭,通用新车正式下线,将全市汽车工业带入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时代;大成集团的100万吨化工醇制氢车间主体封闭,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并试车,年底可产出30万吨合成氨;化工醇车间土建已经冷封闭,正在进行反应分离装置的安装,明年年底前投产;世界级轨道客车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总投资96亿元的轨道客车产业园项目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和复工,项目数量之多、规模之大、
种类之全前所未有。
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速度加快。长春西新工业集中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启动,这个集废旧金属回收加工、报废车辆回收拆解、汽车发动机再制造和再生资源集散于一体的项目,将大大加快长春资源循环化利用。位于高新北区的天威新能源(长春)产业园,项目进展顺利,兵装新能源产业园风电整机组、发电叶片厂等项目一期竣工,力争年底出产整装风电机组,预计年产风力发电机组300台,配套叶片300套。
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全市50个5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暨净月经济开发区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近1500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达37个,占开工项目总数的70%以上;总投资14亿元的长影世纪城二期工程、总投资7亿元的知和国际动漫产业园项目也都在高调前行,一批发展潜力大、集聚效应强的重点园区正在崛起。
尤其是在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框架下,长春工业结构调整效果显现,重点产业实现互补,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工业投资高速增长,注重抓投资、扩产能,抓项目、促调整,抓要素、保运行。今年1至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176.1亿元,同比增长20.8%;实现工业增加值1294.2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3.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2%。八大产业完成工业产值5000亿元,同比增长20.5%,占全市比重达到96.6%。汽车工业稳定增长,农产品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分别以33.5%和68.3%的增速快速增长;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10亿元,同比增长38.1%,占全市比重达11.8%,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市在建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共950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19项。全市已建成工业项目340项,预计全年将有391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市工业投资完成919.5亿元,同比增长29.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48.1%。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391.5亿元,同比增长53.6%。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增速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三位。
创新驱动助推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在长春高新区,指纹锁、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汽车运动学与弹性试验台、疫苗等一系列科技成果纷纷得到转化。
这是长春创新驱动的一个有力见证。作为科教大市,长春全力推进创新驱动,让科技支撑力强起来,让科技创新力迸出来,让科技创新机制活起来。
实施新能源汽车、新型轨道车辆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13个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了氨基酸发酵、玉米化工醇等211项重大关键技术。其中,聚酰亚胺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新材料产业空白;
混合动力客车、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动车组、生物基化工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已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组织实施“双百”工程,推进了大屏幕LED显示屏、稀土镁合金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带动了启明信息、奥普光电、希达电子等一批科技型企业迅速成长壮大。
依靠科技创新,长春通过创新主体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用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长春提升全市战略产业和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在挖掘创新潜力、激发创新主体能动性方面做到了极致。
建立政府、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高校院所、开发区“四位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长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集聚各方面的创新资源和要素,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切实把全市的科技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今,“对接”、“互动”在长春成为热词。许多企业纷纷向科研院所伸出橄榄枝,抛出绣球;而科研院所、政府也纷纷主动与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对接。
在“四位一体”战略联盟中,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制定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总体规划,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集成“四位一体”战略联盟各方面力量,共同突破制约产业创新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起主体作用,围绕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风险投资机构等战略投资者,形成互利互赢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推进格局;发挥高校院所的支撑作用,集成各方面的创新资源,为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鼓励、支持高校院所投身地方经济建设;强化开发区的载体作用,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与开发区“二次创业”紧密结合起来,主动承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切实发挥开发区在“创新支撑支柱产业壮大、创新引领传统产业升级、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
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是长春实现创新驱动的又一抓手。该中心占地7平方公里、总投资172亿元,联合中科院长春分院、吉林大学等驻长的“一院四所四校”,结成“创新战略联盟”,采取“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企业运营”的模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升级。
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设有三个分区、五大专业技术平台和七大公共服务平台。两年来,中心新引进各类研发机构70户,总数达到148户;按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户,总数达到92户,分别占省、市的40%和70%;全区新建、在建孵化基地18个,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孵化企业3000户以上,自主创新能力进入全国高新区前列。
科技创新离不开政策的支持,长春从实际出发,建立培养、引进优秀科技人才的长效机制,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支持包括海外学人在内的科技人才在长春领办、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推动优秀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承认职务发明人的个人智慧和贡献,建立股权、期权制度,允许职务发明人将其个人贡献变现为股权、期权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科技人才“净所得”;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民间资本和其他投资为辅助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启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进计划,落实“双十”工程,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现产业化,支持培养重点科技型企业上市,支持新兴战略性产业技术创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及科技企业孵化器……
长春,正将一切真正纳入“创新驱动”的轨道,循着这条路走下去,相信长春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由大变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