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英鹏昨带20个民工赶赴咸宁工地“接好弟弟怡才的接力棒”

王英鹏昨带20个民工赶赴咸宁工地“接好弟弟怡才的接力棒”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2.21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东楚晚报

【出版日期】2011.02.21

【版次】第3版(综合要闻)

【入库时间】20120110

【全文】

王英鹏带民工赶赴咸宁 “接好弟弟怡才的接力棒”

工友们正在整理简陋的工棚

东楚网消息(东楚晚报)(记者 刘修强 实习生 黎树萍)

“我们已经在咸宁的工地安顿好了,谢谢家乡父老的关心!”昨日下午4时许,远在咸宁市的王怡才堂哥王英鹏致电记者称,弟弟未竟的事业他会接着干下去,即使再有困难,他也要带领这帮民工兄弟把弟弟所接的工程做好。

王怡才堂哥王英鹏:

像弟弟那样善待工友诚信做人

据王英鹏介绍,昨日上午11时许,他带领20个民工从大冶市保安镇茶山村风尘仆仆地赶到咸安区凤凰工业园“美运”公司工地。

44岁的王英鹏是王怡才的堂哥,从2000年开始一直跟着王怡才在咸宁的建筑工地做事,帮弟弟王怡才管理工程事务。去年底,王怡才和叔叔王余前在咸宁出事后,王家人就商量由王英鹏带领家乡的民工继续来咸宁做工程,完成亲人未竟的事业。春节过后,原来跟随王怡才做事的30多个家乡工友都找到王英鹏,表示要跟随他到咸宁做工。

“民工们这么看重我,其实是对我弟弟王怡才的看重,我今后要像弟弟怡才那样善待工友,诚信做人,也决不会差欠工友一分钱的工资,接好弟弟怡才的接力棒。”王英鹏告诉记者。

昨日上午8时,王英鹏带着家乡的20名工友从村里出发,在保安镇租了一辆面包车直接赶到咸宁的工地,他自己则是骑摩托车出发,因为在咸宁有好几处工地,联系业务骑摩托车方便。王英鹏说:“第一批20名工友安排在咸安凤凰工业园‘美运’和‘华恩’两个公司的工地做事,因长江工业园另两个工地的地基还没有挖好,第二批十几个工友要过几天才能来。今天先把这20名工友的住宿和伙食安排好,明天就可以开工了。”

王怡才妻子刘菊芬:

负责工地账务等内勤工作

今年38岁的刘菊芬是王怡才的妻子。正月初八,年还没过完,刘菊芬就收拾好行李,带着14岁的儿子小锋来到咸宁市咸安区。小锋在咸安一所中学上初二,两年前,为了方便照顾他,刘菊芬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

“孩子要上学,我们就早早地来咸宁了。”刘菊芬说,安顿好儿子之后,由于正月十八要开工,所以18日(正月十六)她就提前来工地上看看,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昨日一大早,趁着从大冶来的工人还没到,刘菊芬就乘坐三轮车来到工地。刘菊芬介绍,王怡才生前与三轮车车主有生意上的往来,感情很好,王怡才出事后,车主经常帮她的忙。

一说到“王怡才”,刘菊芬的眼泪忍不住往下流。“本来我是没信心的,也不准备接手,可是老板鼓励我说,我们还是一起打拼,还有很多亲戚朋友也帮我,我就鼓气勇气来了。”

刘菊芬说,她一闭上眼睛,和王怡才在一起的往事就历历在目:每天早上,刘菊芬会和王怡才一起到工地上去,帮忙处理一些繁琐的事情,再回去给儿子洗衣做饭。去年她生病,王怡才就不让她去工地,而是让她每天早上去广场锻炼身体,白天就在家照顾儿子。

王怡才去世后,刘菊芬生活也发生很大变化。以前她的生活重心是给儿子陪读,可现在她白天要以工地为家,晚上才能回去照顾儿子。小锋很懂事,自从父亲去世后,他就学着自己做饭洗衣服。刘菊芬还有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女儿,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还要照顾工地,忙不过来,她一咬牙把女儿寄养在娘家。

工地开工了,刘菊芬主要负责做账等内勤工作。对于未来,她显得有些迷茫。“边走边看吧,”边擦着泪花,刘菊芬边哽咽着说。继承丈夫未竟的事业,管理几十人的团队,对一个只会料理家务的刘菊芬来说,毕竟不是一件容易事。不过好在有家里人帮忙,刘菊芬说,她相信她会越做越好。

“清明的时候,我会去看他,告诉他这一切。”刘菊芬说,她要告诉王怡才,让他走得安心。

---page---

王怡才同乡王回申:

我是冲着“诚信叔侄”而来

王回申今年59岁,今年第一次来咸宁做工。“我是冲着‘诚信叔侄’的口碑来的。”昨日,王回申告诉记者,他来自大冶保安镇茶山村龙安山湾,是王怡才的同乡。

“我原来在天津打工,过年回来听村里人说在王怡才工地做事很放心,他从来不拖欠工人工资,我就自己找到王英鹏,问他们还需不需要人手,正好缺泥工,我就跟着他们一起过来了。”王回申说:“我以前做的工地,总是会拖欠我们工资,但是这边听说都是按时发工资,每个月发80%的工资,其余的20%都会在年底一次性结清,我们民工就希望包工头不拖欠工资。”

王怡才工友:

跟王家叔侄做事安心

“跟着王怡才来咸宁做事已经有四、五年了,他人真的很不错,对我们都很好,所以这些年我才愿意一直跟着他做事……”谈起王怡才,大冶市保安镇的民工刘保国说。

昨日上午,刘保国带着妻子朱散星一起又来到咸宁凤凰经济开发区的工地,继续做去年未完成的工程。刘保国一直在王怡才的工地上做泥工,他老婆则负责工地上的烧菜煮饭工作。“他不仅从来不拖欠我们工人的工资,在我们工人有困难的时候,他总会及时主动地帮助我们。”刘保国含着泪说。

“他对我们工人都非常好,跟他一起做事这么多年,要是谁生病从来没有自己出过一分钱,都是王怡才替我们出的,我们一直记在心里。”工友刘哲明说,在他做工的这么多年,王怡才是对工人最好的包工头,虽然他人现已不在,为了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他会一直留在他们王家工地打工。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