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教育投入不断增加 ――― 访市政协委员王英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2.23
【版次】第03版 ( 两会报道)
【入库时间】20110725
【全文】
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软硬件水平正发生巨大的变化。市政协委员王英为这些变化感到欣慰,认为教育投入的增加带给老百姓的实惠是实实在在的。
王英曾经在天桥区从事了几十年的教育工作,对学校的变化有着切身的感受。她说,近几年,天桥区通过合并、改建扩建以及迁址重建等方式,不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改观。教学楼漂亮了,教学设备先进了,教师的办公条件改善了,教师的待遇也提高了。仅两三年的时间,天桥区的学生及家长对本学区的学校更加信任,择校情况不断减少。教育投入的增加带来了正面效应显而易见。作为我市教育发展的薄弱地带――― 商河教育,也在全市支持商河发展的大环境中,在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几年农村教育投入也进一步增加,学校成为当地最漂亮的建筑。
王英认为,随着国家、省教育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的陆续颁布,教育投入的增加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得到保证。根据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2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20%,并保持稳定增长。教育是一项投入时间长、不易立即产生效益的事业,需要政府部门确保增加教育投入政策的势头延续下去。此次两会上,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及增加大中专学生以及中小学生生均拨款,教育事业的发展就需要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
此外,王英还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增加投入,解决改善教师特别是患大病的老教师的医疗保障环境,比如加入医保。她说,目前,教师享受公费医疗。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还感受不到医疗保障的压力。老教师体弱多病,而公费医疗对学校每年都有限额,一旦发生大病,老教师不得不承担不菲的医疗费,多年积蓄几乎都用于医药费的例子屡见不鲜。如果教师也纳入医保,那么大病医疗个人承担的诊疗花费将大大降低,经济压力也将大大减轻。
(本报记者 王端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