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全面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吴刚 本报记者 王英

全面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吴刚 本报记者 王英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9.20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吉林日报

【出版日期】2011.09.20

【版次】第09版:长春新闻

【入库时间】20111110

【全文】

残疾人作为最需要帮助的群体之一,其生活的幸福指数已成为当前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宽城区在发展残疾人事业方面精耕细作,全面提升了残疾人的幸福指数。

衣食住行保障有力

宽城区现有人口42万人,其中残疾人近2.1万人。长期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先后出台了“五个纳入”、“三个给予”和“普惠+优待”等政策,修订并完善了惠及残疾人的多项措施,制订了《“扶残助业工程”计划》和《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等,给予残疾人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用多项优惠政策为残疾人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全面保障。

就业创业全面开花

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大力开展“扶残助业工程”,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稳定福利企业,扶持残疾人个体开业。几年来,新增残疾人就业1242人,其中:个体就业522人,公益岗位423人,其它就业297人。就业保障金收缴1946万元。投入残疾人就业及培训资金449.4万元,培训残疾人1947人次。着重开展“两项工程”、“三项活动”,即“扶残助业工程”、“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和“创建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助残创业优秀服务”、“盲人按摩,妙手兴业”活动。同时,开展多渠道、多层次残疾人岗前、岗位培训。依托吉林省京华职业技术学校和兰家镇养殖大户培训基地,对全区各街、乡(镇)有就业技能培训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各项就业技能培训。推荐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到省人力资源市场,参加由省人力资源市场、市残疾人培训就业服务中心、长春经济广播电台民生台共同主办的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保证残疾人充分就业和创业。区残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只要大家不挑不拣,一般都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工作。”

社会保障后顾无忧

一是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几年来,走访贫困残疾人268户次,发放米、面、油等物品折合人民币10.4万元。二是成立宽城区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对36户残疾人危房实施了改造,投入改造资金63万元。为全区100户自烧煤取暖,防寒条件差,过冬困难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购买优质燃煤。三是积极开展民生行动计划,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对有需求的人员提供帮助,为476名盲人及盲人家庭、聋人及聋人家庭提供了无障碍用具,盲用电磁炉、电子盲杖、盲表、报警水壶、闪光门铃、振动闹钟等;为107户肢体残疾人家庭卫生间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四是向贫困残疾人及子女129人发放助学金32.3万元,帮助他们实现就学梦想。五是实施阳光家园计划,给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阳光救助和免费药品发放,率先在全市推出“发现一例、救助一例”,实现精神病患者救助全覆盖。同时,2437名残疾人享受了最低基本生活保障。

康复工作稳步推进

组织实施“互助关爱助残工程”、“视觉第一光明行动”和“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城区”活动,带动康复工作的全面开展。几年来,免费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488人,为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奠定了基础;为149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对12名聋儿进行语言训练;为265名重度精神病患者进行免费治疗;免费为精神病人送药1695人次;假肢安装44例;免费为12名肢残儿童进行矫治手术,实现了残疾人最大限度的康复。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