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镇谷保村被誉为“状元村”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8.04.03
【版次】国际新闻 ? 国际万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 黄石日报 (记者 何祥生) 3月30日,记者驱车到阳新县王英镇政府后,再经通山县境界绕了40多公里山路,来到王英水库边的谷保村小学,虽然是初级小学,但两层教学楼窗明几净,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连卫生间都贴了磁砖。陪同采访的村党支部书记程正铭告诉记者,1977年恢复高考后,从这里启蒙后考入大学的,已有49人,谷保村被誉为“状元村”。
该村1999年与程开村合并,10个组到目前也只有358户、1582人,去年人平纯收入才1620元,且大部分属“打工经济”。一个贫困的库区村为什么能出这么多大学生呢?采访得知,“状元村”得益于干部重教。该村历任干部有重视教育的传统,特别是1990年程正铭担任村支书后,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教育的政策。首先是重视教师。1990年,民办教师的工资与村干部一样,一年460元,从外地调来的教师,每期补助150元搭伙费,炊具由村购买赠送。教学质量若在全乡(原东源小乡)排名第一,奖500元,单科第一,每科奖50元。如倒数第一,则按同等数额处罚。其次是对学生进行奖励。村里规定:学生考上一中奖200元;考上重点大学奖400元,困难家庭另资助400元;考上普通大学奖200元。别看数额不大,但对于一个贫困的库区村,相当于数字后面加了一个“零”。2002年,全村一下子考上14名大学生,出乎意料之外,村民担心村里拿不出奖金会反悔承诺,程正铭说:“宁可村干部不发工资,也要兑现。”村干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一下子发出3200元奖金。
2004—2006年,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陶慧芬带领有关局、社到该村驻队,更是给重教添了一捆柴,陶部长每年要去看望学校师生,并带头捐款,工作队每年将2000——4000元捐款送到贫困大、中学学生手中,还组织磁湖小学的学生到该村体验生活,与谷保村学生结对帮扶。
干部的重教,促使了全民兴教,虽然全镇学校布局作了调整,谷保小学已下降为初级小学,但村民仍克服困难,让孩子至少上完初中。上高中、大学的也越来越多。据介绍,该村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生毕业率达98%。49个大学生中,在读的16人。程正铭遗憾地告诉记者:现全村学生中,有在清华、北大、浙大、南大、南开大、少年科技大毕业或就读的,就是缺少复旦大学的了,估计近两年可以实现。
当记者问程正铭为什么这样重视教育?他说:“库区要发展,只有靠教育,因为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带出一批人,在北大毕业的陈安华现在在联想公司工作,已带出去了十几人,许多人都回来做了房子。再说,就是读不上大学,出去打工也要文化呀。我们村外出打工的,都能找到工作,都能寄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