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最信得过的人

最信得过的人

作者:焦娇郑玲 出版日期:2013.12.10 点击数:0

【副篇名】——湖北阳新县局王英支局投递员倪书合的故事

【作者】 焦娇 郑玲

【报纸名称】:中国邮政报

【出版日期】2013.12.10

【版次】第04版:基层园地

【入库时间】20140120

【全文】

正在搬运邮件的倪书合。

湖北省阳新县邮政局王英支局投递员倪书合今年53岁,从2001年开始从事农村投递工作算起,至今已经干了12年。12年来,倪书合怀着对投递工作的热爱,凭着不辜负老百姓信任的信念,在漫漫邮路上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他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最信得过的人”。

这里没有“最后一公里”

东源位于王英镇南部,相隔几十里的水路,交通不便。东源境内山水相依,小岛纵横,邮路单程仅陆路就达76公里,水路则无法计算。

3年前,倪书合被调回王英支局,负责的正是这条邮路。每周一、三、五的清晨,倪书合都要从东源码头坐船到达王英镇码头,然后到王英支局取回县里运来的邮件,接着再坐船把邮件带回,这一趟来回,一上午时间就过去了。到了下午,他还要整理和分拣邮件,整理完毕后,倪书合要去东段的邮路投递邮件,投递完了,天也黑了。他只能第二天再跑西段的邮路。东源的村庄分散,由湖水相连,为了做好偏远村庄“最后一公里”的投递服务工作,一直以来,倪书合坚持亲自将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

被八旬孤老视为依靠在东源邓家村,有一位名叫徐秋莲的老人,老人今年已经80多岁了,五年前丈夫去世,无儿无女,生活十分窘迫。倪书合知道她的情况后,决定帮助她。刚开始,倪书合还在外地上班,不能常常回家,于是他就让妻子常去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平时家里有啥好吃的,倪书合都会让妻子给老人送一份。

倪书合调回家乡工作后,他开始刻意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节约下来的时间,他就会去徐秋莲家帮老人干干活、挑挑水、拖拖地,还时不时给她送点儿油、米和零用钱。就这样,不知不觉几年过去了,倪书合一家成了老人的依靠。

眼见着徐秋莲老人年事已高,腿脚越来越不麻利,倪书合一家决定把她送到王英镇福利院,以便让她得到更全面的照顾,可是老人却并不愿意。原来老人一个人生活惯了,对进福利院还有一定顾虑。倪书合见状,对徐秋莲说:“福利院好,24小时有专人照顾,要是你实在不习惯,我们再接你回来。”有了倪书合的保证,老人这才放心地住了进去。现在逢过年过节,倪书合全家都会去福利院看望老人,老人也把倪书合一家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老百姓最信得过的投递员

2011年,夫妻都在温州务工的倪德炉为了让女儿进城读书,接受更好的教育,需要到户口所在地的一些部门开具相关材料,但是从温州来回的路费要花不少钱,对于并不富裕的倪德炉来说,这可是一笔大开销。这时,倪德炉突然想到了原来每天给自家送报的倪书合,于是拨通了他的电话。

“书合啊,我女儿现在要读书,有个材料要寄回来盖章,能帮我跑一下吗?”

“没问题!一家人嘛!你们就寄给我得了。”

倪书合收到材料后,按照要求,利用休息时间先后跑了王英镇政府和阳新县民政局、教育局等好几个地方,才终于把章盖齐了。倪德炉感激地说:“真是多亏你了!这事儿只有交给你办,我才放心。”像这样的事情,在这条邮路上,倪书合不知道干了多少件。

3年来,倪书合在这条邮路上共投送信件1万多件、包裹1546个、特快专递1万多件,从没有出现错投、延误等问题。认真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在他的努力下,邮路上报刊流转额逐年递增。

从事农村投递工作12年来,倪书合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投递员”。倪书合最看重的一份荣誉还是去年阳新县局为他颁发的“老百姓最信得过的投递员”。倪书合说,这是让他最感到骄傲、最有成就感,同时也是最珍惜的称号。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