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好媳妇王英 家人高兴我就幸福

好媳妇王英 家人高兴我就幸福

作者: 出版日期:2013.11.15 点击数:0

【作者】

【报纸名称】:渭南日报

【出版日期】2013.11.15

【版次】第12版(十二版)

【入库时间】20131211

【全文】

本报记者李兵

王英,今年28岁,家住潼关县桐峪镇李家村七组。家中共有7口人,爷爷、奶奶、公公、婆婆、丈夫、儿子。爷爷和奶奶如今已是年过八旬的老人,并且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婆婆在2009年患上高血压,如今只能拄着拐杖,行动不便,举步蹒跚。家中的经济来源全依靠丈夫平时打些零工来支撑。

面对这样的家庭状况,她也曾经抱怨过、后悔过、犹豫过、退缩过,可当看到爷爷奶奶花白的头发,举步维艰的身影,看到婆婆拄着拐杖的情景,她暗自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瘦弱的双肩支撑起这个家。

倾囊救婆婆

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9月的一天,已是午饭的时间,可是左等右等还是不见公公回来,打电话也没有人接,就在王英焦急的等待时,公公慌慌张张地走了进来。“你妈病了,快走。”当时,王英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天哪,这该怎么办?”等到了家中,只见婆婆躺在地上已经不能说话了。王英二话没说就背着婆婆去拦出租车。到了医院,经过检查诊断脑部出血,需要住院治疗。“住院费怎么办?不交押金,就住不上院,婆婆的病就得不到治疗。”想到这,她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家中,爷爷奶奶拿出了自己用手绢包裹了一层又一层省吃俭用积攒的300元。王英拿出了自己心爱的婚戒和项链,直奔首饰街。“给婆婆治疗是大事,戒指、项链以后还可以再买,婆婆的病是一刻也不能等的。”王英说。安顿好婆婆,交了住院费用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

感动旁人

高血压的病人,需要精心的护理,医生说要买水枕来降低头部的温度。当时因为季节原因,她跑了好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后来打听到县城西头一个商店里有,就冒着雨,边走边问,买回来后亲自灌上水放在婆婆的头下。临床的病友看着她滴着雨水的双腿,直夸:“你的女儿真好!”

婆婆在医院一住就是几十天,眼看着家中的庄稼已经成熟,婆婆需要人照顾,庄稼也要收。每天早上取完药,打完针,王英又赶回家中收包谷、拔豆子,累的腰都直不起了。爷爷奶奶心疼的直流眼泪,抱怨自己帮不上忙。而王英只能强装着笑脸说:“爷爷,我不累,我有使不完的劲。”就这样,她一直奔波于医院和家中。直到有一天,看到自己因为劳累而滴血的痔疮病,她才意识到自己也病了。

婆婆的病一天天好起来了,可令人头疼的事又来了。因为婆婆脑出血,运动系统受到压迫,下肢失去了知觉,不能走路。为了配合医生的康复治疗,王英就用纱布绑住婆婆的脚,用手提拉纱布,帮助婆婆抬起脚,迈开腿。就这样,一练就是几年。手上的血泡磨了一个又一个。“但令我欣慰的是,我的付出换来了婆婆的健康,这就值了。”王英说。

祸不单行

2010年的5月,爷爷也因病住进了医院,这该怎么办?公公有病,需要人照顾,婆婆也需要人照顾,当时丈夫又因为工作忙脱不开身,孩子又小,万般无奈之下,王英只好将家里托付给奶奶,自己带着孩子陪着爷爷,又住进了医院。“刚开始,爷爷要留在重症室里观察,我就抱着孩子,盯着监测仪,陪着爷爷在重症监护室里度过了关键的三天三夜。”王英说。

爷爷病好后回到家中,需要膳食调理。她就变着样为爷爷做一些可口的饭菜。每次做饭时,都要问问爷爷想吃什么。家中七口人,常常要做上两三样饭,而她却从没有怕过麻烦,经过精心的调理,如今爷爷已经恢复的很好。高兴地逢人就说,逢人就夸:“这个家多亏有了王英,我们才过上了好日子。”

今年的1月29日,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为了让爷爷高兴,她决定给爷爷一个惊喜,在家里招待爷爷的老朋友和街坊邻居。她精心制定菜单、选菜、买菜,往返于太要和潼关好几次。“我觉得只要爷爷奶奶高兴了,我也就幸福了。”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如今,王英即是人母,也是人妻,在以后漫长的生活中,她还会一如既往地做一个好媳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