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英:拒吸二手烟“上书”河南省高院

王英:拒吸二手烟“上书”河南省高院

作者: 出版日期:2010.01.05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中国妇女报

【出版日期】2010.01.05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2009年12月3日,王英又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她将起诉书以特快专递寄给河南省高院院长,陈述受公共场所二手烟危害的理由。

所有的受害人都有权站出来

已年过半百的王英,是河南许昌广播电视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她首次闯进公众视野是在11年前。因为丈夫饮酒死亡,王英将当地的富平春酒厂告上法庭,要求改变白酒标签的内容,3次败诉,奔波8年后夙愿终成。2006年,被称为“中国质疑白酒标签第一人”的她当选全国“十大法治人物”。

2009年2月27日,王英以深受“二手烟”危害为由,一纸诉状将同事、所在单位及同事所抽烟的生产厂家许昌帝豪烟厂告上法庭。“状告同事与单位只是一个由头,重要目的在于希望烟厂能在烟盒上注名‘闻烟有害健康’、‘吸烟和闻烟使人成瘾’等警示语。”

但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称,吸烟是道德范畴而不是法律问题,不属于受理范围。当天下午,王英又赶到同事所抽烟生产厂家所在地的郑州市金水区法院,但等来的回答是:“被告在许昌,他们都不立案,我们怎么立?”

日前,王英接受了笔者的专访。

问:2006年“斗酒”成功,现在你又将矛头指向了香烟,有人很不理解,你对涉及健康的东西为什么会这么较真?

王英:我的较真是有理由的,我就是被酒烟害得家破人亡的典型,我丈夫是因过度饮酒死亡的,他生前也很爱抽烟,不但损害自己的健康,也给我和孩子的健康造成了损害。你看现在很多不吸烟的人,却因为周围有人吸烟遭受侵害。我认为酒和烟的危害已经达到顶点了,所有的受害人都有权利站出来。

问:其实生活中受二手烟危害的人太多了,但站出来起诉同事、叫板二手烟,你是“第一人”。你敢于站出来的勇气来自哪里?

王英:我的勇气来自于我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大家都注意到二手烟的危害,却没人站出来。我想,如果我不做,也把解决这一问题寄托在别人身上,如果别人也这样想,那就永远都没有人来做了。

所以我想,只有我先站出来,给大家做个榜样,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二手烟的危害,今后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问: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与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都不立案,你事先预料到了吗?

王英:我没有想到两家法院都不立案,以为到哪儿都可以立案的。按照法律,他们本应该受理。

问:这样一告的作用有多大?

王英:对烟厂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是对吸烟人和闻烟人思想上的波动还是有的。其实我不是不准大家吸烟,只是想提醒大家,不要在他人面前吸烟,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要在影响自己的同时还影响他人。

我希望有一个“无酒无烟”的社会

两地法院都不予立案,这让学法律出身的王英不能理解。最后,她想到了上书河南省高院。

2009年12月3日,王英将起诉书以特快专递寄给省高院院长张立勇,陈述起诉理由及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和院郑州市金水区法院两地法院都不受理案件的经过,希望得到省高院的支持。

王英在起诉书中称,同事自从有了烟瘾后,她不得不经常在烟雾中工作,烟雾引起过敏、咳嗽、胸闷,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而单位,王英认为,受到闻烟侵害,在客观上是单位没有提供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以上被告,她索赔100元。对于烟厂,王英表示,有些人不顾及别人的存在,在公共场所抽烟的另一主要原因是烟厂没尽到一定的社会责任。她对烟厂的索赔金额为9800元。

问:向烟厂索赔9800元的依据是什么?

王英:对烟草企业来说,仅仅在烟盒上注明“吸烟有害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将“闻烟有害健康”写在前面,提醒吸烟者首先关注他人的健康。

我的理想是创造一个“无酒无烟”的社会。

问:怎么会想到直接把起诉状寄给河南省高院?

王英:作为侵权行为属地、产品制造销售地区许昌和郑州两地都有立案的权力,如果两地基层法院不受理此案,就可以向上级法院起诉,这是有法律依据的。

问:对立案有信心吗?

王英:法院不立案,代表这个官司不会很顺利地完成,但我相信我能赢这场官司。因为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健康权受法律保护,如果保护公民健康权的诉讼得不到支持,那么会有损法律的公信力。

如果败诉,我觉得不是我自己的耻辱,因为法院是维护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不相信法院,那我就真的不知道该相信什么了。

问:把工资花在打这种官司上,你认为值得吗?

王英:我认为,诉讼支出应该是每位公民正常支出的一个部分,法治社会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够建成的,应该是大家逐步习惯用法律来解决纠纷和矛盾,“文明”也是要付出金钱的代价的,能为社会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这笔钱就花得值。

问:这样的公益诉讼,你会一直做下去吗?还是规划好了到什么时候就收手?

王英:既然开始,我就不会停下来,只有大家的利益能得到保障时,我才会停止。

禁酒禁烟已经是社会潮流了,我坚信社会的进步是无法阻挡的;法制意识在逐步深入人心,实践证明,中国的法治进程离不开这些小个案的推动。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我希望公众的公共环境越来越好,我国的法治环境越来越进步!(刘星)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