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国策事业的王英新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8.07.09
【版次】第A6版 (人 物)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通讯员 章涵 王英新担任莱芜市城区计生委副主任、常务副主任十多年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国策事业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唱响了一曲新时期计生干部的壮歌。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人们城市意识和市场观念的觉醒,许多农民开始向城市靠拢,城乡结合部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时任凤城街道计生委主任的王英新,敏锐地意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这一部分人群将成为未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重点对象。于是,他走进村居(社区),深入厂矿、企事业单位,来到市场,和干部群众促膝交谈、了解情况,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挑灯夜战,撰写出了洋洋万言的调研报告,积极谏言要把握大局,抢抓先机,以摸清基层基础信息底数为前提,以避免疏于管理导致育龄群众意外妊娠和非法生育查处为重点,抓紧制定完善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新举措、新办法,根据不同区位和服务人群,因地制宜,分类管理,追踪服务。由于材料翔实、有理有据,引起了党委的高度重视,一项扎扎实实的育龄群众基础信息核查和清理计划生育遗留问题的专项行动,催生了一份市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红头文件”,莱芜市城市计划生育工作从此走上了“属地管理”的轨道。 时过境迁。当初提出强化基层基础是计划生育工作的“永恒主题”的文件,成了凤城街道基层基础越来越牢、连续18年荣获市、区人口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的“奠基文件”。 王英新善于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做好与单位实际和本职工作结合的文章,积极探索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从1994年“属地管理、单位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1997年“户籍管理、单位负责、划片设站、切块管理”的管理体制、1998年“抓房主、管房客,抓雇主、管雇工,签合同、定责任”的工作方法、2002年“以街道为主体,村居为基础,企业法人代表责任制相配合,专兼职计生人员分片负责”的管理体制到2004年“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制,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探寻管理服务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了人口与发展的和谐共振。 王英新工作有很多“点子”,比如,开展工作要注意“两头使大劲、中间抓突破”,即注重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带动“面广量大”的中间力量向先进一头集聚,促进平衡发展,提高整体水平;抓重点工作要善于牵“牛鼻子”,实行分类指导,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些思路和方法,得益于他长期坚持学习、善于总结、不断积累。 王英新工作从没有星期天,由于积劳成疾,他患上了一种“遇热闷气”的“怪病”,每年夏天都会持续低烧,成了他一年中最难熬的季节。和他一样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妻子前年患病,适逢迎接省市年终考核,病情一拖再拖,考核前两天领导发现后,作为一项纪律下了“强令”,他才护理妻子住进了齐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