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他们习惯“有事找王英”

他们习惯“有事找王英”

作者:胡佳静 出版日期:2014.05.15 点击数:0

【作者】 胡佳静

【报纸名称】:舟山日报

【出版日期】2014.05.15

【版次】第6版(舟山警察)

【入库时间】20140610

【全文】

王英在为居民答疑解惑。 蒋琳 摄

胡佳静

上午9时,王英前往定海檀枫新苑居委会了解情况;中午11时,王英在派出所查看相关材料;下午3时,王英前往辖区调解纠纷;晚上7时,王英在辖区檀香小区进行入户走访……她,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事,但每天都帮助着不同的人。

“她比女儿还要亲”

“小王,我申请到廉租房了!”去年12月,李婆婆兴奋地拨通了社区民警王英的电话,当时已是晚上11时多了。

李婆婆今年70岁,靠在别人家做家政服务维持生计。去年年底,王英得到了有廉租房申请的消息,第一时间告知了李婆婆,并帮助她打好证明,准备好了所需材料。在她的帮助下,李婆婆申请到了廉租房,今后,她终于有了安身之处……

“王英比女儿还亲,要是没有她,我现在的生活肯定过不下去了,我那个可怜的外孙也……”李婆婆边说边含着泪。去年4月,李婆婆的女儿因为吸毒、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当时有一个年仅1岁的儿子。孩子的父亲早和李婆婆一家断绝了来往,而李婆婆没有固定收入,又没有自己的住房,无力供养这个孩子,所以,孩子只能被送往福利院。王英知道后,主动与李婆婆结对,经常给她送去吃的、用的,还常陪她一起到福利院看望孩子,努力为孩子申请到了儿童福利基金。

今年年初,孩子忽然得了疾病,福利院的看护联系了李婆婆。李婆婆接到电话后,一时心急如焚,第一时间联系了王英。“当时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脑子里就想到王英。 ”李婆婆说道。王英得知情况后,立即向所领导汇报情况,并主动联系相关医院,多次奔走后,终于为孩子争取到在之后的治疗中医疗费全免。几个月的治疗,王英一直都陪着孩子,现在,孩子的病情渐渐稳定了下来,李婆婆也松了一口气。

“只要我能做的,都希望能帮他们妥善解决”

每个小区就像是个家庭,磕磕碰碰总免不了。

3月的一天,王英接到群众电话,说自己家的屋顶渗水了,怀疑是楼上的住户家水管裂了。接到电话,王英立即前往居民家中。“报警的住户在2楼,当时我们上3楼发现没人,走到4楼才发现,是这家的水龙头没有关上。”王英说。

原来前两天小区刚好因为水管发生问题停水了,恰巧4楼的住户在装修,装修工人因为停水,就忘记了水龙头是开着的,结果前一夜水来了,一夜的淌水造成了2楼住户家渗水的情况。

“确认情况后,我马上联系了3楼、4楼的住户来到现场。”3楼的住户赶到后,发现自家的橱柜是渗水最严重的地方,里面挂着的貂皮大衣,还有橱柜都已湿透了,造成了一定损失。一时间,赔偿问题成为矛盾的焦点,3楼的住户称要赔偿3万元,而4楼的住户认为顶多只能赔偿7000元。因为情况复杂,双方一时间没能将赔偿问题谈妥。那段时间,王英不断奔走在两户居民之间,还找了住户的朋友、亲戚一起游说,终于将这个纠纷成功化解。

“作为社区民警,处理纠纷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有时候半夜也有,但只要我能做的,都希望能帮他们妥善解决。 ”王英这样说。

“我相信我一定能够让大家相信我”

担任社区民警几年来,王英啃过的“硬骨头”不少,不论对方是热情、是冷漠,她都坚持不懈。“人心都是肉长的,我相信我一定能够让大家相信我。 ”王英一直这样认为。

王英所在的辖区有一位李大伯,因为儿子小时候经常小偷小摸被公安机关抓过,所以对警察十分排斥。去李大伯家走访时,王英几次碰壁,李大伯要不对王英不理不睬,要不就闭不见客。但是王英却越挫越勇,用自己的耐性和坚持,打动了李大伯。

今年年初,李大伯的儿子眼看就要在单位转正了,当时单位需要派出所出具一份“无犯罪记录证明”。但因为儿子之前的那些小偷小摸,留下了一些记录,李大伯十分着急:“孩子的工作是一辈子的事情,这可怎么办好。 ”王英知道后,一面安抚李大伯,一面向所领导进行了汇报,并主动与大伯儿子所在的单位取得联系,将情况进行具体说明。王英几经奔走,终于把李大伯儿子转正的事情圆满解决了。自打那事以后,李大伯再也不排斥王英了,还主动将小区最近发生的事情都告诉她,时不时给她打电话问好。

“做了这么久社区民警,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每逢节假日,都能收到几位群众的祝福短信,那滋味可幸福了。 ”王英说。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