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盐碱地上种灵芝
【副篇名】最大的一个5千元不卖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12.30
【版次】第07版:三农
【入库时间】20140230
【全文】
灵芝自古以来就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如今,这棵“仙草”带着孟村回族自治县新县镇新县村村民王英发家致富、改变家乡的梦想,在一片盐碱地里扎根,成为当地的“致富草”。
王英是一名普通农村妇女,自家的几亩盐碱地一直是她最大的心事。虽说地里撒上种子就有希望,但关键是选什么样的种子会带来最大的效益。王英一直在思考着。
在县劳动人事局的帮助下,王英联系上了上海的食用菌专家,专家建议,灵芝的药用价值正被广泛认识,而在野生灵芝数量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人工栽培灵芝经济效益得到显现。尤其是野生灵芝孢子粉很难收集,如果人工种植灵芝,那就不一样了。而且,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灵芝孢子粉的需求肯定越来越大。王英眼前一亮,“新出路找到了”。
通过向专家咨询与查阅书籍,王英摸索出灵芝在生长过程中,温度和湿度起决定性作用。自家的杨树林既遮光又保湿,正适合灵芝生长,村里随处可见的秸秆、棉籽皮都是制作菌棒的原料。2012年3月,她开始制作菌棒,5月份,利用自家盐碱地上的杨树林进行林下仿野生覆土栽培。
“夏季林下种植灵芝能为它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根据天气适时遮光、补光,地面浇水的频率从每天一次增加到三次……经过不断‘试验’,俺才摸清了灵芝的生长环境:温度保持在26℃至30℃之间,湿度85%以上,光照要均匀,不然哪里光照好就会朝哪个方向生长,不会笔直生长……渐渐地,灵芝苗长出了枝干,又生出华盖一般的叶片。接着,白色灵芝开始变色,披上了赭石色的外衣,并慢慢散发出油漆般鲜亮的光泽。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作,灵芝终于种植成功了。”王英喜笑颜开地介绍着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
王英带领记者走进灵芝“储藏室”,半圆形或近圆形的灵芝泛着油漆状的光泽,盖缘或钝或锐,红棕色的菌盖上有一轮轮清晰可见的波纹。王英指着这些宝贝向记者介绍道:“俺把它们包装好装进礼盒,中等个头的能卖到180元,最大的灵芝5000多元俺都没舍得卖。孢子粉是灵芝对人体最有效、最珍贵的部分,灵芝‘五一’前后开始栽培,长到40天左右,就要采集孢子粉,孢子粉的下粉时长能有一个半月,产量好的话,每亩可达200公斤。按每公斤2000元价格算,光孢子粉又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灵芝种植成功了,如何让灵芝打开销路。王英专门聘请技术人员设计精美的包装,注册“昊月”牌商标,并逐步开发出工艺灵芝、灵芝切片、灵芝超细粉、灵芝破壁孢子粉、灵芝菊花茶等系列产品。由于都是按照无公害要求种植,这些产品一投入市场就受到了好评。
王英的种植引起了联动效应,她注册成立了东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目前,在她的带动下,有30多户村民参与了灵芝种植,到现在还有源源不断的人涌向她的基地学习种植。
王英说,目前她种植的灵芝为“灵芝草”“沪农一号”两个品种,“灵芝草”似珊瑚形状,既可观赏又能食用,“沪农一号”孢子粉产量高,亩产能达200公斤。为了提高灵芝出售的价格,王英还想到了培育灵芝盆景,她告诉记者,一株灵芝被“嫁接”成盆景后,一盆能够卖到二三百元,好的甚至更高。
虽然盐碱地上种灵芝种出了效益,但王英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她刚刚建好了6个春秋棚,4个温室,目前温室里正在培育木耳菌棒。从明年起,她将尝试发展夏种灵芝,冬种蘑菇、木耳的新模式,真正让盐碱地盘活出效益。接下来,她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引进客商搞深加工。内心深处,她要让家乡的盐碱地变成聚宝盆,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