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警花在社区绽放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11.26
【版次】第8版(人生彩坊)
【入库时间】20130110
【全文】
□记者 翁履平
人物名片
姓名:王英
年龄:26岁
籍贯:浙江定海
职业:民警
简介:王英是定海公安分局城东派出所檀东、檀香社区民警。说到社区民警,就让人想到另一个称呼——“片警”,一个最质朴、最基层、最平凡的警察岗位,没有血染衣襟的英雄义举,没有缉私禁毒的叱咤风云,也没有防暴警察的飒爽英姿,有的只是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出细致和辛苦。“把居民当做亲人,居民才和你亲。 ”王英踏入社区不足两年,她用一点一滴的行动践行着一名普通社区民警的责任,呵护着辖区居民的平安与幸福,虽没有丰功伟绩,却赢得了居民的心。
为金塘百姓的“生日”正名
在成为一名社区民警之前,王英2008年8月从警校毕业后,一直在金塘派出所从事内勤工作。当时金塘派出所负责内勤的就王英一名女警,虽然才刚毕业,她就被委以重任,除了管后勤装备,还要负责财务、户籍等活儿。
有一件事让王英记忆犹新。2009年,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出台后,不少村民相继到派出所反映自己身份证上登记的出生年月与实际年龄不一致。“身份证上我的年龄写小了,那我不是得多交几年保险金? ”
原来,以前登记身份证时,一些村民习惯把农历生日当成公历生日报了上去;同时,金塘以前有个风俗,男女双方的年龄相加要满50岁才能结婚,有些年轻人为了早点结婚,故意把生日报大了;另外,也不排除当年村干部登记时出错的可能。
但是,更改身份证出生日期需要提供出生证明,而很多村民以前是在家接生的,无法提供出生证等医学证明,怎么办?“这件事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无论下多大的功夫,也一定要处理好。 ”王英决定到这些村民家中入户调查。
她走访了这些村民的家属、邻居,翻阅了各个村不同阶段的人普查资料,到处收集有用信息,“比如,有些人过‘五十大寿’时请过街坊邻居吃饭,大家都知晓这件事;有些人去某些单位做过工,单位有记录可以查。 ”
经过近百天的走访和仔细比对,王英将三四十名身份证登记出错的村民的出生年月都改了回来。这些村民都很开心,有些人还特意拿着海鲜派出所来感谢她。
“热心肠”姑娘帮人找工作
2011年1月,因工作调整,王英从金塘派出所调任定海檀东、檀香社区民警。“良好的警民关系,靠的是双方良性的互动。要当好社区民警,需要你熟悉群众,更需要群众熟悉你。”为此,王英开始“大张旗鼓”地向居民“推销”自己。
她坚持每天入户走访,“进千家门、熟百家人”,并将印有自己姓名、电话和网上警务室网址的“警民亮相牌”钉在每个楼道门当“门神”。那句“有事请找我”让社区居民们觉得格外亲切。很快,檀东、檀香社区的男女老少都知道社区来了一名年轻女民警。
在社区居民眼中,王英是个“热心肠”的姑娘,她留在“警民亮相牌”上的联系电话不管昼夜,一拨就灵。隔三差五就有居民找她反映问题、寻求帮助,她总是耐心倾听,及时帮办。“老百姓有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想起我,这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认可和褒奖。”
家住檀东社区金城里的虞师傅,性格内向,几年前与妻子离异,自己下了岗,家里还有个10多岁的儿子。为了养家糊,虞师傅一直想找个稳定的工作,但由于自己年龄大、文化程度又低,找工作时四处碰壁,只能打点零工为生,生活拮据。
王英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虞师傅的情况后,主动帮虞师傅找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去年4月,虞师傅在定海区禁毒办谋到了一份较稳定的工作。渐渐地,原本消沉抑郁的虞师傅变得开朗起来,内向的性格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
如今,他见到王英时,还常握着她的手说:“谢谢!你帮了我大忙,有你这样的好警察,老百姓办事就再也不用愁了。”
正月初八,居民就找上了她
“少让人跑腿,多给人办事”这是王英一直奉行的理念。不管辖区群众找她报案、办理户、政审,还是问事儿,她都热情接待,从不厌烦。她常说:“你认为就是一点小事儿,可在办事儿的群众眼里就是大事。社区民警没机会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儿,那就真心实意地给居民办点实事儿吧。 ”
2011年正月初八,正值年后上班第一天,辖区檀香新村的一位70岁老太太红着眼上门找到了王英。老太太说,她家楼上住着三位在娱乐场所上班的年轻女子,白天睡觉,晚上上班,每天总在凌晨时分回家,而且动静很大,影响她的睡眠。虽然老太太多次上门交涉,但对方并没有收敛,反而对她越来越反感。
正月初四午夜,这三名女子回家后吃起了火锅,喝了酒,大声嬉笑起来。睡梦中的老太太被吵醒后,气得再次上楼交涉。但双方话不投机,没说几句便对骂起来。“她们不但骂得很凶,还想动手打我。”老太太带着哭腔向王英诉说自己的担忧,“当晚回家后,我担心得一夜没睡着。”
“您放心,我替您跟楼上谈谈。”王英陪着老太太回了家。她注意到,老太太的家比较老旧,天花板有裂缝,隔音效果挺差。随后,她上楼敲开了门,当时那三名年轻女子正在家中休息。“能住在一起,终归是一种缘分。老年人跟年轻人的作息时间不一样,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王英的一席话,把她们说得心悦诚服。她们当即承诺,以后晚上尽量不聚餐,实在饿了就简单地煮点面,并且打算换几双棉底拖鞋,以减轻走路时的地板声响。
一段日子之后,王英回访了老太太。“楼上现在安静多了,真的很谢谢小王同志啊。”
染毒人员向她保证不再吸毒
去年3月初,定海公安分局对辖区吸毒人员进行全面排查,要求有吸毒史的人都到派出所参加尿检。王英的辖区内有一名40多岁的男子,姓张,住在檀香小区,2006年之前因吸毒曾被处罚过。王英电话联系了张某,张某当即爽快表示,自己没有吸毒,马上就到派出所参加尿检。
没想到,尿检结果一出来,张某就傻了眼:阳性。“我真的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染毒了。”张某觉得尿检结果有误差,要求复检。于是,治安民警又给他做了一次尿检,结果还是呈阳性。这下,证据确凿,张某吸毒的事实明确无疑,公安机关依法拘留了他。
不过,张某依旧对这一结果心存疑义,嘴上不停念叨着自己冤枉。当晚,王英主动到留置室找张某谈心。见到眼前这位年轻女警如此随和,张某于是放下包袱,敞开心扉与王英交谈了半个多小时,期间回忆了他最近一段日子的一些生活细节。“我真的没有主动吸毒。”张某说,“前几天我去一位朋友家玩时,曾喝了一杯水,可能就是朋友在这杯水里掺了毒品。”
随后,王英将谈话内容向上级领导了进行了汇报。由于张某肯主动配合调查,态度良好,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公安机关对其做出行政拘留10天的从轻处罚。
当月14日,正值国际警察日,张某从看守所走出来后,主动找到了王英。他诚恳地对王英说:“我向你保证,以后要好好做人,绝对不再沾染毒品和毒友了。”
以一颗责任心,保一方平安
社区民众对民警工作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治安的好坏。王英凭着自己的一股“倔劲”和责任心、在短时间内牢牢控制了社区治安大局,警民齐心确保一方平安。
2011年初,王英刚接管檀枫新苑小区时,发现该小区虽然是封闭式的,装有监控,配有保安,但入室盗窃案件仍然频频发生,平均每月有四五起。“不提高小区防盗能力,誓不罢休。”性格倔强的她暗下决心。
经过调查,她发现小区监控存在很大问题,不是摄像头已毁坏,就是拍摄的图像不清,形同虚设。但是,小区业委会不愿出资更新设备,社区当时也爱莫能助,怎么办呢?正当她一筹莫展时,得到一个消息,中国移动公司正推出“进网络装监控”活动。
于是,王英联系了该公司,请对方出资改造檀枫小区落后的视频监控,并说服小区业委会,允许该公司进驻小区。经过她数十次坚持不懈的“磨嘴皮子”,小区各通道和死角终于新安装32个视频监控。
同时,她又凭三寸不烂之舌,向社区居委会“讨”了部分资金,制作了16块提示牌,立在小区各要道的草坪处,提醒居民将自己的电动车停入车棚,以免被盗。“立个提示牌,作用虽小,却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看到后,都会特别注意一些。”在一次警民会议上,居民们如此感慨。
此外,王英还为居民免费发放了200多个门窗报警器,并开展“土办法”,在各个落水管道和护栏上涂了30多处防爬黄牛油。至今,檀枫小区入室盗窃案件和“二车”被盗案件得到明显控制,今年以来仅发生1起自行车被盗案和3起入室盗窃案,是去年同期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