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王英琦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6.16
【版次】第017版(南岛书吧)
【入库时间】20111230
【全文】
王英琦:女,1954年生,安徽寿县人,当代著名散文家。 作品有:《守望灵魂》、《求道者的悲歌》、《热土》等十七部散文集。早年写过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散文曾被介绍到日本、印度及欧洲诸国。
清晨,我在公园里晨练时邂逅王英琦……
王英琦也是来晨练的。我们惊喜地互相发现之后,她便亲切地称我“老哥”……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和英琦都曾活跃在文坛的前沿,常汇聚开会、听讲座,也常常到大江南北去采风。她比我小一层,那时还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她身材姣小,生性率真,更富有“小姑娘”韵味,我们男士在她面前以老大哥自居。上黄山攀天都峰时,大家呵护着她,她爬不上那又陡又险的“脊鱼背”,我们便分工合作,把人在上面拽,把人在下面托……
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她由当年的“小姑娘”幻化成了一位小徐娘。她虽然仍是那么姣小,但岁月不饶人,见面时她难免给我一种沧桑感;然而,也正因为有了许多沧桑,才酿就了她的成功和成熟。到目前为止,她已出版了《守卫灵魂》等十七部散文集,《爱之厦》和《遥远而切近的爱》两部小说集,还有电影剧本《李清照》,硕果累累,获奖无数。英琦傲岸倔强、率真坦诚,这种个性给她带来了坎坷的命运。对于她,对于一个独立特行的作家来说,坎坷的命运却成了造就精英的摇篮。她在为人为文中挣脱了一道道羁绊,用“我手写我心,我笔写我情”,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对人性的开拓既有开阔性,又有纵深性,写出自己的精魂血魄,也写出了老百姓的心灵在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与渴望。
打开中国当代文学史和大学中文系的教材,众多惜墨如金的评论家浓墨重彩地为她的散文创作写下了整章整节的评论,那洋洋洒洒的文字,可是字字千钧啊!这些年我偏居于一隅,很少与外面的文友联系,对英琦的近况不太了解,听说她现在似乎很少写作,专攻武术……
这次见面,我发现她果然是一副侠女的装扮,款款地来到我面前,笑微微地站着;她的“好友”则在一旁坐着,歪着脖子看着我。她不忍心冷落了“好友”,向我做了介绍,说她的“好友”叫余数……余数是一只灰不溜秋的小狗,那副模样很滑稽,但颇得英琦之宠。
老朋友见面三句话不离本行,英琦正是这样,但她现在说的不是写作,而是她的武术。她是五十岁时开始学武术的,一开始是为了健身,学着学着便入了门,上了道,后来参加了第六届世界杯武术联谊赛,获太极拳表演一等奖和风格奖,加入了中国武术家协会。身为作家同时又是武术家的女性,在全国她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年她与老庄越走越近,对道学有独到的研究,所获多多。她告诉我,正准备写一部释道的书,写完这部书后,还要回归纯文学!她说:“我练功是为了健身,健身还是为了写作。”
我们边走边谈,来到了琥珀潭,这是她常来练功的地方,用她的话来说,这儿有磁场,便于天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借此机会,她为我表演了她自编的《全息太极拳》和《全息太极剑》,还加演了挥剑飞旋一百圈。那些清晰紧凑的套路和柔中寓刚的招式,令我目不暇接,钦佩不已! 而且,当我和她同声数到“一百”的时候,她便戛然而止地挺立着,剑锋指地,气定神怡!
我不禁为她鼓掌,坐在一旁的余数也跟着“鼓”了起来……
□曹鸿骞:中国作协会员、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