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益区:民生工程让百姓扳着手指说幸福栗波李小军安晓卫

王益区:民生工程让百姓扳着手指说幸福栗波李小军安晓卫

作者: 出版日期:2011.12.21 点击数:0

【报纸名称】:陕西日报

【出版日期】2011.12.21

【版次】第5版 (2011陕西民生报告·综合篇)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铜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荣(左三)、王益区委书记王春梅(右三)、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付玉民(右一)、区委副书记、区长刘西林(左二)、区政协主席赵怀玺(左一)为保障性住房集中开工奠基

校园文化长廊

齐唱美好生活

扩大就业促和谐

整洁美丽新农村

旱塬喜迎甘霖

保障性住房小区

敬老院里沐春风

免费婚检惠民生

合疗笑逐颜开

城市绿地

昔日在卫星上都看不见的铜川市王益区,如今不仅在卫星上清晰可见,而且天蓝,水清,山绿,老百姓掰着手指说唱着幸福生活:“种田不交税,上学不交费,退耕有实惠,农资有补兑,病了报药费,计生有奖励,老来不遭罪……。”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都是王益区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不断提升城乡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结果。

过去的5年,不仅是王益区科学发展,实力显著增强的5年,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又好又快地推进民生工程,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王益区积极育财源,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和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厚植民生之本,着眼民生之盼,办实民生之事,通过建立“领导重视、部门联动、调度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用心做好民生文章,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以高于全区生产总值增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35元,被省政府评为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区。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部兑现,蛋奶工程惠及每一名农村义务教育段学生,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目标、解决了规划内农村安全饮水问题,被评为全省水利“振兴杯”先进区。成功创建国家和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顺利通过省级“双高普九”区、科普示范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双拥模范区验收,被命名为全省“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先进区。

教育图版

——5年矢志不渝打造省级教育强区

王益区紧紧围绕“创建省级教育强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有力促进了全区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2007年把教育创强作为全区“三大硬仗”工作之一,2008年纳入“民生八大工程”之首,2009年把实现“双高普九”目标作为谋求突破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同年6月“双高普九”工作在全市率先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2010年把教育创强作为全区“三大目标”之一,同年6月普及实验教学工作通过了省教育厅复查验收;今年又把教育创强工作纳入全区“八大模块”重点工作推进机制,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实现四大突破的重点工作之一。12月16日顺利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王益区始终坚持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安排教育的“三优先”原则,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教育,建立了区级领导联片包抓制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施考核奖惩;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一半用于教育,占转移支付资金的50%,其中每年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弥补公用经费的资金占用于教育部分的51%;每年设立100万元至200万元教育创强经费,专项用于教育创强工作。投入资金1.03亿元,完成了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新建中小学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学生公寓楼17栋,新建寄宿制学校餐厅4个,硬化了8个学校的操场,完成了17所学校的厕所新建和水厕改造。投资560万元的区中心幼儿园已完成主体建设,对桃园第一中小学旧校舍进行改造并投入使用,王家河中心幼儿园、黄堡中心幼儿园已改造完工并投入使用,并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投入资金2700万元装备中小学实验室、高中通用技术室、探究实验室等教学活动部室160个,购置课桌凳5500套,配备图书24万册,仪器器材79622件(套)。2008年以来共发放农村义务教育段寄宿生生活补助费8172人次348万元;为城市低保户和农村义务教育段学生免费提供了课本50799人次,价值290.43万元;从2009年秋季开学起,投入297.7万元在全区农村义务段学校全面实施了“蛋奶工程”。筹资512万元资助5828名高中生、289名中职学生、367名大学生,为2345名家庭贫困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1410.5万元,真正使老百姓的子女都能上得起学,读得了书。

乐业图版

——5大举措鼓起百姓的钱袋子

王益区是铜川市的老市区,中省企业多,下岗失业人员多。然而要想真正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就必须进一步扩大就业范围,让更多的人走上工作岗位。王益区采取“宣传带动、培训助动、产业促动、责任联动”的方式,依托项目建设和工业园区劳动力需求,广开就业渠道,积极安置就业,正大国际新城、金贸国际大厦、鑫源纺织三期等企业解决就业2000多人;召开“春风行动”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采取自办、联办和委托举办等多种形式开办中式烹调、计算机应用、养殖种植、编织、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实用技术短期技能培训班促进就业;通过“就业援助月”活动,安置就业困难对象189人,对1223名“3848”灵活就业人员补贴85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73万元,带动就业1575人。今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90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10人;全区实现职业技能培训2071人,农民工技能培训1253人,创业培训400人。2011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达184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35元。在王益区历届班子的努力下,2010年全面消除了“零”就业家庭,但王益区依然咬住富裕王益建设目标不放,让城乡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安居图版

——40万平方米住房让居者有其屋

安居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王益区把解决困难群众安居问题作为民生工程之首,投资4950万元完成了桃园矿一食堂后山、二厂沟、五一路南北公房等25处地质灾害点、滑塌区和采煤沉陷区居民整体搬迁。2003年以来,棚户区及危险地段危房改造共拆除4986户,使4662户2万困难群众和居住在危险地段的群众喜迁新居,转移安置居民1254户5005人。按照省、市“应保尽保”的工作要求,区上坚持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工作原则,结合区情实际,有计划地对全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8平方米的城镇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住房保障,让低收入群众逐步拥有房产、共有产权,用可租可售的方式,实现居者有其屋。王益区坚持“租、售、改”三位一体和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危改房“五房并举”,切实解决不同层次人群的住房需求。区委、区政府与铜川市建设集团、铜川市振兴房地产开发公司、铜川豪佳置业有限公司等开发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了廉租房、公租房和限价商品房建设,完善了4+1体系,首次承建的平阳花苑廉租房项目于4月份正式动工,成为提升城市品位的一个亮点。今年共开工建设43.68万平方米,竣工34.7万平方米,完成房地产投资8.6亿元。其中保障性住房竣工面积18.61万平方米,共建成2566套;棚户区改造2233户,商品房竣工面积16.09万平方米,共计约1609套。2011年住房开工面积、竣工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三项指标均创新高,安置搬迁户604户。总投资7300万元的聚鑫园小区3万平方米保障房等项目正在紧张实施,真正让困难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环境图版

——四城联创提升城市品位

经营城市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繁荣城市经济的必然之路。王益区立足城市发展空间有限、人口密集、建设和管理任务繁重等实际,紧扣打造铜川市宜居宜业中心区定位,把做美城市作为经营城市的基础和前提,以四城联创为抓手,扎实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210国道王益段沿线环境治理,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先后11次对占道经营、露天餐饮、车辆乱停乱放、门头牌匾凌乱等市容环境问题进行重点治理。全区刷拆除破旧建筑80余间、10000余平方米,撤掉主干道垃圾桶70余个,整治沿街废品回收站12家,共查处各类违规行为1700余起。投资280余万元,栽植各种树木40200株。狠抓210国道沿线水泥企业粉尘治理,对秦俑水泥、建秦建材等3家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实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对居民散户煤烟治理负总责制度和错时工作制,做到监管不留空档。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截至11月底,全区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达到306天,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天。

文化图版

——20万王益人共同分享文化大餐

王益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先后投资81万元建立3个综合文化站,全区39个行政村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大力实施“村村通”项目工程,在144个自然村安装广播电视设备3600套;对王益区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全面改版,开设窗口23个,上传信息4200余条,截至目前,点击量达65万人次;为基层学校、村、社区赠送配发电脑200台,建设社区、行政村健身路径及场地39个;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举办专场文艺演出,开展春节期间大型团拜会、“闹元宵”灯谜竞猜活动,定期举办区级机关运动会、中小学生运动会、区级秦腔大赛、书画摄影展、电影放映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生活。还组织业余宣传队深入厂矿、建设工地演出,活跃基层文化生活,让全区20万城乡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加快培育以文化演艺、民间艺术、文体休闲、艺术培训为主的文化产业,建设七一路文化街区和黄堡陶瓷业街区,实施孟姜女故里开发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乡居民津津乐道的幸福图版中,还有着医疗图版、计生图版、饮水图版等等,无不向人们展示着百姓的幸福生活。一桩桩、一件件涉及就业、教育、医疗、安居等方面的民生工程呈现出“姹紫嫣红”的喜人局面,让惠民阳光照耀在王益大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王益区新一任领导班子的共识。我们坚信,王益区领导班子一定会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区人民,发扬“自强不息、创新奉献”的王益精神,善于创特色,勇于比速度,敢于争一流,为建设富裕、宜居、绿色、人文、平安新王益而努力奋斗!王益明天——更辉煌!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