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党员干部五个“一线工作法”力解基层发展难题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11.11
【版次】第A02版:综合
【入库时间】20140110
【全文】
本报讯今年以来,王益区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学习李秋莲、服务在一线”活动为动力,全面推行干部到一线服务、情况到一线了解、工作到一线落实、问题到一线解决、感情到一线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一线工作法”,引导全区党员干部以为民、务实、清廉之风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
领导在一线指挥,措施在一线落实。王益区针对区上实际情况,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到打开局面困难大的地方,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指挥,去落实。实行区级领导“包联一个乡镇办,一个农村(社区)、一个重点项目和一项重点工程”的“四个一”工作机制,要求每月至少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到一线解难题、办实事。区委书记王春梅、区政府区长刘西林带头到重点工作一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招商项目服务,做到面对矛盾不畏难,解决问题不过夜。
机制在一线建立。围绕“项目带动、园区引领、统筹城乡、经营城市”四大战略,着力抓好基层党建、富民强区八大工程、黄堡重点示范镇建设、治污降霾等重点工作,推行“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模式,实行区级领导包抓和在建项目周报告等推进机制,区委、区政府每月召开全区重点工作调度会,对当月工作进展及下月要做的主要工作向全区通报,强势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全区“三产服务、现代建材、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贸等继续产业良性发展,黄堡、王家河两个工业园区承载力和带动力持续增强,现代农业园园区建设步伐加快,黄堡重点示范建设各项主要指标基本实现预期增长。
基层一线惠民生。引导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朝着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朝着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朝着民生最疾苦的地方去。89名党员干部入驻全区39个行政村,78名科级干部与78名贫困群众“一对一”结对帮扶。红旗社区“3+3+x”、王家河街道集中流动办公以及党代表工作室等为民服务方式方法受到群众欢迎,新华社《内参选编》专题介绍区上农村党建“三业富民”工作模式。前三季度,全区共发放创业小额贷款6454万元,实施技能培训1861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63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6.5%,新农合参合率达99.5%并实现IC卡结算。大力实施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全面开展农村日常救助及慢性病救助,发放救助资金78.86万元,开工、续建保障性住房5209套,主体竣工1052套,分配保障房108套。投资1254万元争取218套保障房搬迁地质灾害点居民392户1207人。
项目一线促发展。扎实开展“发展环境优化年”和“项目建设成效清查”活动,夯实“四位一体”项目包抓包联机制,选派128名领导干部包抓70个重点项目。目前,声威三期等25个项目已建成投入运营,绿能LNG等37个项目抓紧建设,中国耀州陶瓷文化产业园等8个项目积极做前期准备。前三季度,7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3亿元,占全年任务的75%。
问题一线创和谐。与创建“平安王益”结合起来,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群众需求为第一选择、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不断创新为民服务模式,建成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乡镇(街道)社会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组成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三级平台。启动“三官一律”进社区(村)工作,开展以“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为主要内容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红旗社区被中、省分别评为全国、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其服务群众管理模式在王益区19个社区、39个村全面推广。(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