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益案背藏惊天黑幕云大科技到太平洋证券利益链调查

王益案背藏惊天黑幕云大科技到太平洋证券利益链调查

作者: 出版日期:2008.06.23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新商报

【出版日期】2008.06.23

【版次】第34版(每日财经·调查)

【入库时间】20121020

【全文】

“见过黑的,但是没见过这么黑的。”在记者面前,接近云大科技重组小组的多位人士如此感叹。

从云大科技退市,到太平洋证券上市,一场金钱与权力的黑幕在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证监会前副主席王益被“双规”之后缓慢揭开。6月17日到6月20日,记者经过多方采访,调查从云大科技上市开始,至太平洋成功上市结束。

如此,期间对财富掠夺的行为逻辑逐渐清晰——云大科技大量股权投资、云大科技亏损面临退市、重组小组需要寻找重组方、太平洋成功重组云大科技并获得“不可复制”模式上市……云大科技走向消失,随同消失的还有不被知晓的云大科技历史……“一头猪被他们杀了两次。”上述人士苦笑着说,“他们掏空了云大科技,他们又在太平洋上收获巨额财富。”

特约记者柯智华

云大科技

重组前后

上篇

上市

知情人士H告诉记者,太平洋仅仅是云大科技故事的一个收尾而已。故事的起点在云大科技。

1998年9月28日,云大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该年年末,总资产为5.636亿元人民币。上市后,六家发起人持股比例变更——云南大学科工贸总公司(简称“云大科工贸”)作为大股东占比22.89%,云南龙泰农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云南龙泰”)10.02%,云南省农垦供销公司(简称“云南农垦”)9.80%,深圳市蛇大赢工贸有限公司(简称“深圳蛇”)7.52%,深圳市捷发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深圳捷发”)5.34%,云南正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云南正通”)占比1.88%。

云大科技的前身是云南大学生物化学厂,1992年成立,该厂主要致力于发展生物化学高科技产品。

知情人士H告诉记者:“云大科技实际上是一只垃圾股,因为当时的融资条件比较好,再加上其他的原因就上市了。”按照H的说法,在云大科技上市的过程中,云大科工贸(2003年改制后名为云南云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云大控股”)总经理付文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H透露,付文明和中国证券监会前副主席王益私交甚好。“在云大科技上市过程中,王益给予了不少帮助。”

云大科技上市5个月后(1999年2月),王益调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2008年6月8日,正式被“双规”。

而付文明,自云大科技上市后一直担任董事长职务,2002年10月份“因事辞职”,2003年5月,付文明担任过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简称“花产联”)副会长、云南花卉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随后于2004年年初,再次兼任云大科技的董事长,并于4个月后再次离职。据接近花产联的人士称,付文明涉及动用花产联资金重返云大科技,此后于2005年6月赴澳大利亚长期不归。期间被花产联撤销相关职务。

重组

连续两年巨亏之后,云大科技面临着退市的风险。2005年4月7日,云大科技大股东云大控股、二股东云南龙泰,同省国资公司、云南大学、花产联签订重组工作备忘录,组成重组工作小组,实施对ST云大的重组工作。一个星期后,省国资公司又分别以一元的价格收购了深圳蛇、深圳捷发、中国抽纱汕头进出公司,共同持有的总计2000万云南科技法人股。2006年11月30日,重组小组组长刘岗在写给省政府的报告中称,只有太平洋能够重组,并且云南崇文作为老股东,还要对太平洋增加4000万元投资……

最终,太平洋和云大科技走到了一起。

太平洋证券“收尾”

下篇

三次扩股

2004年1月6日,太平洋证券成立,注册资本金6.65亿元,由五个股东共同出资。但是这么一个券商,成立时居然没有一个云南当地股东。

按照招股说明书的说明,太平洋的增资扩股步骤如下:

第一个阶段并没有增加资本金,唯一的变化是股东——当地公司云南崇文。

2006年6月9日,泰山控股将所持的全部股权(22.56%)转让给普华投资;2006年8月28日,泰山华信将持有的全部股权(15.03%)转让给华信六合。

2006年11月14日,云南崇文化经营管理公司成立,注册资本金100万元。11月26日,世纪华嵘转的2852万的股权转让给云南崇文。

第二个阶段,太平洋股东数和注册资本同时增加。

2007年2月13日,经临时股东决议、中国证监会核准,太平洋新老12家股东共同增资7.33亿元,使注册资本增至13.98亿元,而总股东数则达到了16位。

第三个阶段,变更为股份公司后,向四家股东北京冠阳、深圳天翼、深圳利联、湛江涌银定向增资1.02亿元,此部分股权用于同云大科技换股。至此,太平洋有20家股东,注册资本达到15.03亿元。

“这是说谎。”知情人士L说,尽管他同样把太平洋的增资扩股划分三个阶段,但对上述的部分细节并不认同。“云南崇文当时(和太平洋相关方)谈好了(利益)才去注册的,在进入太平洋上可进可退。”L说,11月14日崇文完成注册后,一直到12月11日才正式进入太平洋。11月30日,当时国资公司总经理、云大科技重组小组组长刘岗将“云大科技股权分置改革暨太平洋证券重组上市组合操作方案”送交省政府,并于12月7日获得省政府批准支持。换句话说,也就是在获得省政府的明确表态后,云南崇文才涉足太平洋的。但是刘岗在11月30日的上报方案里表示,云南崇文已经入股,属老股东。

第二个阶段,在股改前大量购入太平洋原始股,有投资者质疑涉嫌内幕交易。上海中申律师事务所主任郭霁律师指出,“这种交易,表面上看是合法的。”

股东之谜

2007年3月28日,太平洋通过了规范类券商的评审。5月底,云大科技同上述第三阶段进入的第四大股东换股,年底经证监会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有关问题的批复》,并于去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成功上市。

截至2008年6月18日,太平洋证券收于19.34元。相比上市首日41.92元的收盘价,尽管跌去一半多,但上述20家股东的账面收益还是达到了将近2000%。

在诱人的收益背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和奇特地方券商不一样,太平洋证券这20个股东来自全国各地——北京、深圳、天津、上海、南京、黑龙江、湛江、昆明,且大多数籍籍无名。

“重组小组组长刘岗,在多次重组工作会议上推荐太平洋证券,称他的股东是非常有实力和背景的。”上述知情人士说。

天津顺盈是明确爆出的有背景股东之一。王益被“双规”后,其弟弟王磊、妹妹王薇被爆出可能持有太平洋原始股,王益成了第一个公开可能同太平洋有关联的高管。据媒体报道,王磊在2006年一度持有天津顺盈85%的股权,但在年底的时候退出。紧接着,王薇在2007年5月份也全身而退,退出前她一度拥有67.5%的股权。对于兄妹俩在太平洋上市前“消失”,有人指出并不排除别人代其持股的可能性。

招股书显示,太平洋第二大股东华信六合(持股13.20%)的股东为涂建、郑亿华、张宪、陈爱华。其中涂建持股最多,比例达到28%,其他三人分别为26%、25%、21%。

上述人士透露,涂建是王益之外,另外一位证监会前副主席的同学,“睡上下铺的兄弟”。1997年时身为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分所主任,被聘请为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法律顾问。

云南崇文则是当地一家公司,其公司股东为林屹松,持股95%。另一股东叫陈惠,持股5%。据了解,林屹松即为太平洋证券董事会秘书林荣环的兄弟。

“所有这些入股的股东,都需要重组小组的同意。”上述知情人其中之一说。不过,截至目前,云南省国资公司保持着沉默。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