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益区互动服务探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模式

王益区互动服务探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模式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8.06 点击数:0

【报纸名称】:铜川日报

【出版日期】2013.08.06

【版次】第A01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30830

【全文】

本报讯记者张长江,通讯员杜辉、张强报道:今年3月的一天,红旗社区服务大厅里来了一位低保户,将手提的水果塞给了工作人员。“感谢这些年对我的照顾,现在我有技术了,咱社区又给我找了工作,我申请退出低保。”她叫刘云茹,40多岁的她和丈夫双双下岗后,就依靠低保金维持生活。为增加辖区失业无业居民的“造血”功能,社区通过技能培训让她掌握了陶瓷刻花工艺,又为她介绍了一家工艺陶瓷生产企业就业。如今,她一人的月收入就在2000多元。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而在红旗社区像刘云茹这样,通过“互动服务”实现就业创业而主动退出低保的家庭就有17户。今年以来,王益区积极探索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模式,在红旗社区试行四项互动服务机制。

整合服务资源实现组织互动

红旗社区以党组织、党员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工会组织等为依托,整合社区各类组织资源,定期召开辖区组织服务协调会议,推行“四个一服务承诺”制。针对居民需求,开展对生活困难群众的温情服务、对行动不便居民的上门服务、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关爱服务、对上网成瘾少儿的帮教服务、对“两劳”释放人员的转化服务、对心理失常居民的心理咨询服务。社区每名党员干部带头联系1-2户弱势群体家庭,结帮扶对子85家;建立解困中心3个、爱心超市4个;成立9支志愿者队伍300多人,举办再就业培训班41期,为253名下岗职工办理了小额贷款,开发社会性公益岗位205人。组建社区夕阳红党支部,挽救网瘾少年儿童30余人。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数百人次。通过社区组织互动,公共卫生等公益服务得到有效拓展。

打造社会生活共同体实现居民互动

年近七旬的空巢老人尹天海,儿女常年在外地务工。虽是一个人,但生活并不单调也不寂寞。因为楼下的居民张心爱隔三差五就会把老人带到他家,让老人与家人共用晚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红旗社区在邻里守望互助的基础上,探索出居民互动服务模式,倡导居民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帮助,坦诚相待,和睦相处。在社区建立技术专长居民人才库,成立社区居民互助合作小组,延伸服务触角,并设置了“互助留言板”,建立互动台帐,五是通过组织经常性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特色节日、比赛竞赛,使互助形式灵活多样,实现居民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爱,共同治理社区的目的。今年以来,红旗社区共开展居民互助服务550余人次。

提升党员居民素质实现教育互动

红旗社区突出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中受教育这一根本方法,将党员干部与群众紧紧“绑”在了一起,让党员干部在与群众紧密联系中受到教育。建立困难家庭、失业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孤寡老人、流动人员、残疾家庭‘六必访’,群众反映热难点问题、各类突发事件、居民重大变故、家庭邻里纠纷、重大节日慰问‘六必到’联系制度,解决居民实际问题78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8起。对于社区发展建设和辖区重大事件以片区为单位邀请群众代表参与评议,建言献策。对群众个人诉求上门反馈办理结果,对群众集体诉求公开反馈办理结果,做好解释工作。同时,通过运作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开展技能、道德、法制、健康等方面培训,提高群众自我服务和参与社区管理能力。

构建诉求沟通平台实现信息互动

红旗社区在原有的电话沟通线、短信群发线、社区QQ群的基础上,建立了覆盖辖区的“智慧红旗”信息化交互服务平台。每天12小时在线交流,全天候留言为民办事不断线,及时答复群众咨询、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听取群众建议、接受群众监督、实现在线事务办理。自平台开通以来,访问量已超过4110人次。涉及互动话题466条,获得满意答复125件。对于居民的诉求,社区及时走访约谈,详细了解情况,为31位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平台开通以来,一些群众的怨气在交流中得到纾解,难题在沟通后得到解决,意见建议在反馈后得到采纳,平台成为社区党组织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的“千里眼”“显微镜”,而辖区群众则将之视为表达诉求、倾诉情感的“温情会客厅”。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