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创先争优到基层一线去到群众中去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3.12
【版次】第1版(本地新闻)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本报讯 通讯员杜辉、王晶报道:家住王益乡塬畔村35岁的独女户李艳艳过去在市区的小餐馆打零工,每个月只有600元的收入。今年,对她来说是收获和喜悦的一年,在全市开展的“三进三服务”“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中,王益区计生局选派干部把她列入家庭创业扶持户,帮她办起了农家乐,两个月就盈利万余元。“自从选派干部来了,我们的致富门路逐渐多起来了,选派干部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啊!”李艳艳高兴地说。
连日来,王益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采取“注入资金外力帮扶,深化技能培训激发内力帮扶,部门联动合力帮扶”的“换脑、搭桥、输血”模式,开展“学习李秋莲、岗位创特色、服务争一流””活动,相继推出“结对帮扶跟踪问效制”、“干部双向挂职制”、“乡村干部集中坐班制”,一个个制度化创新之举,引导广大干部沉下去体察民情,走基层排忧解难,在亲民、惠民、便民、富民、乐民中创先进、争优秀。全区300余名党员干部组成114个工作组,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带着《创先争优活动简明读本》和《民情日志》,迅速进村入户,深入全区39个村、19个社区和56个项目企业,开展“百名干部进农村促增收”、“百名干部进社区促和谐”、“百名干部进企业包项目促转型”活动,主动亲近群众,送政策、送法律、送温暖、送科技、送医疗、送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该区整合干部力量,采取区级领导联点示范。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每人联系一个乡镇(企业),带头安排部署抓发动、督促检查抓落实、创新提高树典型;区直部门落实“三联共建”任务,通过产业帮扶、思想帮扶、生活帮扶,帮助联建企业、村、社区抓产业、建班子、保稳定,建立问题承办联动机制,解决好全区连心工程涉及本部门的应办事项。目前,已办理落实道路、通信、供水、沼气、民居改造、活动室维修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种养殖业发展等10余类400余件好事实事;全区党员干部与农户、城镇困难居民“结对连心”,从群众最关切、最急需、最突出的问题抓起,积极创造条件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大力开展以“助学、助贫、助残,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助一扶”活动,并采取编读本、搞宣讲、抓培训等方式,及时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新农合、新农保、家电下乡、产业扶持等惠民政策宣传给群众;将科普知识、种养技术、市场信息送到田间地头。此外,该区把2012年确定为“工作创新年”,大力弘扬李秋莲同志变常规为创新的精神,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全区“四件大事、八大转型项目、八大民生工程”,实施岗位目标精细化管理,积极开展特色创新项目创建工作活动,确定创新项目120多个,建立了以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新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对各个创新项目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分解,落实包抓领导、科室、人员和完成时限,使各项创新工作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层层负责、层层落实。连日来,区计生局抽调12名机关干部、15名计生技术服务人员深入各乡镇广泛开展人口计生宣传活动,帮助建立生猪养殖基地10个,帮扶生猪养殖示范户101户,户均增加家庭收入2400元,带动了100余户计生家庭脱贫致富。区农林局组织农机推广、农机监理和农机管理等部门技术人员和全区各经销商及农机维修点在集贸市场设置咨询现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农机科普教育和送教下乡活动;区卫生局先后3次组织专家义诊队深入农村开展义诊12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万余份,帮助农民办理“新农合”和报销医疗费;区人社局积极落实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补贴、送贷款等援助行动,多方位安置失业群体实现就业。截至目前,该区各部门单位与村、社区、企业党组织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114份,走访困难群众2790户8200余人,召开座谈会178场次,开展政策宣讲470余场次,确定拟办实事240余件,确定结对帮扶困难户580余人,已帮办实事好事130多件,争取资金653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