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的坚挺脊梁 ——追记仙居县官路镇纪委书记王益群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11.22
【版次】第02版:要闻.广告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王益群简历
女,汉族,1965年4月出生,浙江仙居人,1984年11月参加工作,199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原方宅乡统计员、下各镇统计员、下各镇妇联主席、上张乡党委委员、官路镇纪委书记。
本报记者杨哲华 洪和胜张肖斌
8月2日,地面温度高达40°C,仙居县殡仪馆被挤得水泄不通,千余名群众自发赶来,一把汗一把泪地为逝者王益群送最后一程。
3个月之后,记者来到她曾工作过的地方。村民说起王益群的离世,悲痛不已。一些人为没能为她送行深感遗憾、内疚。
生前,王益群是仙居县官路镇纪委书记。是什么魅力,让群众如此动情?
一
11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仙居县官路镇后里吴村。这是王益群生前蹲过点的村。
听说我们为采访王益群而来,干农活的村民都围了上来。一位扛着锄头的老婆婆说着说着就哽咽了:“好人啊!你看,这造房子的地,就是她帮我们争取的。”
老人叫吴冬香,今年70岁。丈夫8年前离世后,她就跟女儿住一起。住房依山而建,后门就是人家的祖坟,山上的泥石随时都有可能滚下来。又旧又破的房子不仅漏雨,夏天还会有手臂粗的蛇光顾,经常把家人吓得胆战心惊。全家一心想着造新房,但多年来一直批不到屋基。
去年10月,王益群带着工作组进驻后,吴冬香老人试探着向王益群反映自己家里的情况。王益群说,“婆,不要慌,我们会帮你解决的。”
今年10月1日,屋基批了下来。“我们不用再担惊受怕了。托她的福啊……”吴冬香擦着眼角。
闻讯而来的群众七嘴八舌地说起了他们心目中的王益群:
57岁的王珍妹说:“在村里,她经常工作到深夜二三点钟,听说都是带病坚持工作的。她走了,是累出来的啊!”
“没有她,土地不可能分下去。”村民张银香插话。
“走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啊,都没有去送送她。”村民们都沉默了……
后里吴村曾是仙居县的模范村。2003年,因建工业园区,镇与村之间产生矛盾。这在村民心里留下阴影,以后不管哪位镇干部来到村里,村民都会破口大骂,工作很难继续开展。工业园区的土地征用费没有发放,新35省道绿化又要涉及该村,百姓造房的屋基没办法批,村里一系列问题无法落实。
王益群带着工作组来到这个“刺头村”。餐桌旁,田埂上,一个个夜晚的工作,一户户村民的谈心,一系列多年没有落实的问题一一解决,慢慢地,村民的心平了,气顺了。
“王益群总是一个一个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矛盾就这样一点点化开的。”萍溪村的老支书、当了17年县人大代表的胡旦康说。
萍溪村村民胡六海,因35省道两边绿化要征用他家的土地,不仅自己坚决不同意,还叫别的村民一起反对。王益群一次次到他家里去做工作。被感动的胡六海不仅同意征地,还帮助说服其他村民。
“我佩服她的干劲。当时看到她脸色不好,但没想到她得了这么严重的病。”胡旦康内疚地说。
一心干事的王益群,全身心扑在村里。跑破鞋底,磨破脚皮。第二天要到市区办案,还冒雨来到村里,与村干部一起清理村里的露天粪坑……
后里吴、萍溪、林坑、桂坑、乌塘、下王等村,跟她谈过心、哭诉过、甚至拍过桌子的村民,都在念叨她的名字。
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和风细雨似的话语,不仅拉近了干群的心,也化解了村干部之间的积怨。
桂坑村两委不和,村情十分复杂。多年来,不少村民上访,严重影响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整治。也是王益群,才使村两委心平气和地坐到同一条板凳上议事。
村民们说:“她与我们没有距离!”村两委干部说:“王益群为我们村的事,费了不少心血,如今她走了,我们若再不团结一心为村里办事,真对不起她的在天之灵!”
王益群住院后,官路镇党委为了确保她安静疗养,禁止村干部和群众去探望。
至今,大湾村村民王焕平还直后悔当时没去看她一眼;米坑村支书张贤林时常喃喃自语:“想让她尝尝村里的红茄,也没机会了。”但在她的墓碑前,会偶尔出现几个红茄,因为这是王益群帮他们发展起来的致富菜啊。
二
官路镇,距仙居城关仅7公里。近年来,许多重点工程分布在官路辖区内,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矛盾纠纷较多,村民动不动就上访。
2006年9月,王益群调任官路镇纪委书记。赴任前,县纪委领导叮嘱她:“官路情况特殊,要花大精力把信访问题处理好,坚决维护党在基层的形象和威信。”
王益群没有辜负县纪委领导的嘱托。
北岙村有块43亩的溪滩地,被省、市有关部门批准为工业开发用地,七八户村民以村账不清为由,提出反对,并到处上访。
王益群带人入村清账,结果证明村财务规范,同时实地踏看溪滩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彻底打消群众上访的念头。
“通常情况下,一起较小的信访案件,找双方当事人了解一下,再劝一下,就算了。但王益群却对每一起信访案件都特别‘较真’,一定要多方查证、记录、归档,让当事人明白、放心。待双方明确表态息访、握手言和后,这起信访案件才算处理完结。”官路镇纪委委员郑锡建说。
王益群同时发现,官路镇29个村,每年仅一半的村将村级财务收支上墙公开,其余的村只是年终时向村民代表象征性地宣读一遍了事,个别村甚至10多年没公开;全镇有70%的信访是反映村财务问题。
王益群立即对全镇历年的村级财务进行清理,严格实行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实施专人监督,推广“零接待”。
2008年10月,在西陈村查账。王益群发现一张发票是购买招待用橘子的,虽然只有80元,村支书、主任都已签字,但她还是把它抽出来,不准报销。她说:“不行就是不行。否则,怎么向群众交待!”
官路镇党委书记曹植森说,实行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后,全镇村级集体经费每年节约支出达50多万元。
官路镇信访量连续4年下降。官路镇纪委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王益群也被评为全县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
三
“王益群办案有方法。”仙居县纪委上下对她有口皆碑。
去年上半年,白塔镇干部王某因涉嫌受贿,被县纪委立案审查。王某阅历广,脑子灵,应变能力强,专案组几次审查都没有奏效。
王益群参与办案后,与王某谈子女、谈读书、谈人生。有了“共同语言”后,王某的敌对情绪慢慢消除,心理防线一点点崩溃。最后,彻底交代了受贿事实,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有一名村党员得知自己被告到镇纪委后,托人找王益群说情,希望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暗示“事后不会忘了她的关照”。王益群反问说情者:“党纪不能留情的事,我能留情吗?”见软的不行,这人又对王益群放出话来:“以后在官路小心点!”对此,王益群嗤之以鼻。最终,这人被开除党籍。
为此,她得罪了许多人。有朋友、同事劝她说,情面上的事能放就放一马,给自己留个方便。但王益群却坚定地说:“我是一名纪委书记,原则上的事情我一定要坚持到底!”
抽调办案,工作很辛苦,对人选要求也很严。“正因王益群在仙居所有的乡镇纪检干部中是最出色的一位,每次抽人时,我们首先就想到她。”仙居县纪委常委郑金鉴说。
今年5月28日,身体不好已有些时间的王益群,又被抽到椒江办案。她随身带上一个中药罐,欣然前往。
办案第一天,王益群就感到胃部剧烈疼痛,但一直忍着。她不想让领导和同事们为她操心。
第三天晚上,王益群疼得难以入睡,却对同事说,让我多值夜班吧,反正我也睡不着。
带队的领导知道了,多次劝她回家休息,她却说,没事,能坚持。直到6月5日办案结束,王益群回到家里想好好睡一觉,可病痛让她彻夜难眠。
6月6日,在丈夫的坚持下,王益群匆匆去医院检查。结果:胃癌晚期。
住院期间,她经常疼得全身蜷曲,神情憔悴。但得知有人来医院看望她时,总要丈夫先帮她整理一下衣服头发,面带微笑打听工作的事。
临终前两天,她还三番五次地打电话给镇纪委副书记杨金印:镇里的信访积案要尽快解决,群众纠纷要及时化解,村财务制度要进一步规范……
毕竟,她只有45岁啊,她想她能尽快出院,继续做她的工作……但无情的病魔再没有给她机会。
四
在官路镇,王益群分管纪检、工业和一个管理区,请她帮忙办事的人很多。常常免不了有人“意思意思”,但无论礼物轻重,王益群一概拒绝。
汤口村顺利完成河道改建后,村两委买了两包当地产的绿色大米,由村支书送到王益群家,被她堵在门口。她说,你要是忍心让我背一个“不廉洁干部”的锅,使我在别人面前说话没有底气,那你就留下这两包大米吧。来人只得背起大米走了。
曹植森感到内疚的是:去年,王益群正在上高三的儿子一条腿摔断了,她和丈夫正在医院看护,接到电话后不到半小时就赶回镇里。“如果当时她说在医院陪儿子看病,我完全可以找别人的。”
在王益群家,她的丈夫杨善哉强打精神说,今年是我们结婚二十周年,虽然经常聚少离多,但我们从没有吵过嘴、红过脸。这房子是她提议重新装修的,如今装修好了,她却看都没看上一眼就走了。
记者看到:王益群的遗像端端正正地挂在书房里。
王益群不止一次地对丈夫说:“妈在的时候,我没能好好陪陪她,以后,我要抓紧时间好好孝顺爸爸。”由于长期在偏远的山区乡镇上班,她的母亲患上小脑萎缩8年后去世,儿子从幼儿园直到如今上大学,还有对视为亲生父母的公婆,她都很少有时间照顾,所以能补的她都想补上……
“工作上的事她一叫就来,群众的事她时时记在心里,个人的事她从不向组织说一个字。”曹植森说。
王益群常说,群众的事,就是干部的事。群众心里有疙瘩,当干部的不及时去化解,怎么能对得起党,怎么能吃得下饭、睡得好觉?
有一天深夜,忙完工作后,协助王益群工作的村干部徐清清不解地问她:你为什么老是往村里跑?王益群沉思了许久,最后只说了一句话:“因为我对群众有感情。”
正因为这份对党、对群众的感情,无论是在上张乡,还是在官路镇,她都尽心尽职,践行着“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庄严承诺。
在她的办公室,书橱里放着28本资料、14本纪检工作档案、31本工作日记;椅子上,一只靠垫和一只蓝色的按摩器——这是王益群胃疼时用来揉搓止疼的;墙角,还有煲药的锅……
墙上,除了纪检工作条例外,没有任何字画。
杨金印指着边上的木沙发说:我们时常在这里做笔录。但如今,曾经热闹的办公室寂寥无声。
山风呜呜,又怎知不是无处不在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