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故里 耀州瓷家乡-——铜川市王益区科学发展巡礼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09.18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铜川市王益区地处八百里秦川北缘,东北与印台区接壤,西南与富平县、耀州区毗邻,1980年正式建区,原名铜川市城区,2000年更名为王益区,是铜川市经济、商贸、文化中心。现辖3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39个村民委员会,20个社区,总面积162.2平方公里,人口21.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7万。 29年云蒸雾岚,29年矢志争先,29年沧桑巨变! 建区29年来,历届王益区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特别是新一届班子,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广阔的视角审视王益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牢牢把握发展、民生、稳定三大主题,大力实施“三产兴区、工业强区、农业突破”三大战略,加快“一轴两廊四园区”建设,着力提高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一个繁荣富裕的实力王益、开放兴旺的活力王益、文明进步的魅力王益已展现在全区人民眼前。今年上半年,全区GDP完成14.86亿元,同比增长13.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11.03亿元,同比增长19.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4亿元,同比增长105.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159万元,同比增长30.3%;农村人均现金收入2015元,同比增长26.2%。 三产兴区 特色产业尽显活力 王益区按照“彰显优势、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优先发展”的思路和“集约化发展、规模化开发、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现代服务、餐饮娱乐业,加快川口至河滨路三产服务中轴区建设。 2008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878亿元,与1981年的2444万元相比,翻了6番多,走出了一条高效益、广就业、可持续的发展路子。目前已发展个体工商户3162户、私营企业352户,被铜川市委、市政府评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区县”。 繁荣商贸流通业,致力组建专业市场,搭建“大商贸、大流通”的发展平台,先后引进了百盛国贸、正大百货等大批商流企业,完成了青年路、红旗街、七一路商业区改造,五一路商业区改造正在稳步实施,区域性物流中心地位已确立;打造现代服务业,鼓励扶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产权、网络技术等新兴服务业,开发新的服务消费市场,拓宽服务空间和领域,涌现出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现代服务型企业;做强餐饮娱乐业,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档次,打造服务业的强势企业和品牌,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吃在王益、娱乐在王益、休闲在王益”;房地产业异军突起,大规模开发西山豪庭等投资过亿的大项目。随着项目的建成,群众居住条件极大改善,老市区城市品位大幅度提高。今年上半年,全区房地产业投资完成1.14亿元,增长160.3%。 工业强区 支柱产业彰显实力 抢抓全市建设黄堡工业园区和王家河撤乡建镇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全力打造黄堡、王家河两个川道工业走廊,建设声威水泥、陶瓷加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四个工业园区。 黄堡建材工业园区以发展现代建材业为主导,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环境保障,成功引进了声威、建秦、铁龙、天博等10余家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产品包括熟料、水泥、耐磨材料、墙地砖、塑料编织袋等。2008年全区建材业总产值达到7.6亿元,一个西北地区知名的现代建材基地正在这里悄然崛起;纺织服装业以“创自主品牌,闯天下市场”为导向,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成功引进了3万纱锭100台喷气式布机生产线项目,王家河纺织园区初具雏形,纺织服装业实现了由单一的外贸出口向内外贸、多品牌、多元化发展的跨越,2008年全区纺织服装实现产值1.8亿元;装备制造业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制造、输电及控制设备制造、锅炉设备制造为主的生产体系,随着同顺铝箔生产线技改项目的完成、市锅炉厂和兰德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产品的成功开发,装备制造业迎来又一个春天。 农业突破 现代农业百花齐放 认真贯彻落实铜川市农民增收规划和促进果业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两个《决定》,大力实施“农业突破”战略,着力在鲜干果经济林建设、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三个方面实现突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果业产业日趋强大,今年投资150万元高标准建设孟家塬梁家塬马村文明塬安村郝口、赵家塬圪堵南雷、宜兴孙家坳宜古三个片区鲜果基地,共新栽鲜果6613亩、干杂果3449亩;推进优果工程,充分发挥示范园辐射带动作用,“孟姜红”、“常家乐”等果业品牌名扬省内外;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引进了禾田生猪、鑫安生猪、兴旺种猪、正和秦川牛、绿源养鸡、正大百万肉鸡和韩塬肉牛等养殖项目,建成区动物防疫监督站,强制免疫率达到100%;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积极扶持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发展,建成孙家坳、新村等养殖专业村4个,成立隆达、兴果、远大等农民专业合作社26个,入社群众1000余户,7个村被确定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农民收入由1981年的98.5元增加到2008年的3734元,翻了5番多。 项目带动 区域经济厚积薄发 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抢抓机遇,积极跑项目争资金,2006年以来共争取国家投资项目162多个;将招商引资作为聚集吸引项目的主要途径,区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项目研发、包装、推介的专项资金,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破坏投资环境处理办法,优化策略谋项目,抓住市场抢项目,依托资源引项目,攀亲结缘拉项目,主动出击争项目,共签约合同项目133个,涉及资金41.49亿元;实行“三位一体”包联等制度,加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和落实,目前,已有107个建成运营,这些项目正在成为区域经济持续攀升的新支点。 改善民生 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王益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障科学发展,维护团结稳定,促进和谐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民生八大工程,集中财力、物力,打响民生牌,让群众得实惠。 三大硬仗场场告捷。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推进小城镇建设,先后投入5200万元,规划新建综合市场10个,改造城市农村道路及支毛巷道路20.5公里,新增绿地1000多平米,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96天。2008年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验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施基础教育项目建设、中小学布局调整、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工程,投入4800万元完成19所学校校舍维修,建成教学楼、实验楼17栋,免费提供教科书6520套,为1389名学生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02万元,成为铜川市首个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区;加强区乡计生服务站建设,建成区生殖健康综合服务楼和4个市级群众满意服务站,启动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和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项目。2007年被国家计生委和省政府分别命名为国家和陕西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全民创业居民增收。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和人人技能培训,培训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1784人,为136户个体工商户和93家小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646万元,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1770个,城镇新增就业3194人,劳动力转移8144人,劳务经济收入5761万元,在全区掀起“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的创业热潮。 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5033人,参合率达90.73%。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2123户34060人,实现应保尽保。完成1775户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区中心敬老院项目建设即将竣工。社区建设步伐加快,建成社区基础设施项目12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村级卫生室20个,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试点项目建设任务。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大力实施农村沼气能源、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易地移民搬迁、安全饮水、农村道路等重点工程,2006年以来,实施易地移民搬迁643户,建成户用沼气池2430口,完成人饮工程20多处,解决了2.1万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县级公路52.25公里,新修通村油(水泥)路86.7公里,新建农村信息服务站39个,建成综合性文化站7个、文体活动场所35个、王益区人民政府网和王益电视播出系统已正式使用,为偏远山区安装“村村通”设备1854套,解决了1万多农村群众收视难问题。 岁月不居,江山有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1万勤劳善良的王益人民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强劲东风,突出“发展、民生、稳定”三大主题,大力实施“三产兴区、工业强区、农业突破”三大战略,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搏浪击水,奋勇争先,全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谱写构建和谐王益的华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