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党建与发展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07.06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本报讯 (记者 栗 波 通讯员 卢 璐 杨 杰 张 强)铜川市王益区常家河村果农陈保安不久前寝食难安,家里的4亩多果园,不知啥原因,叶子老发黄,受害面积越来越大。眼看就到了套袋季节了,这可是苹果是否有好收成的关键之际,老陈心里别提有多着急。经村里人提醒,老陈把电话打到果业协会党支部服务热线上,对方答应立即派人过去查看。一个小时后,一名技术员如约而至,按照指导,老陈的果园很快“转危为安”。陈保安激动地说:“去年收获的苹果还是他们帮我卖了个好价钱,我也要加入果业协会,眼看今年的收成就全完了,这个电话真是我们果农的‘110’。” 今年以来,王益区开展“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活动,坚持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工作思路,通过组织指导协调,使一大批有头脑、懂经营、善管理的果农党员遍布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通过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探索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为解决农民单枪匹马难以应对市场风险的难题,王益区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鼓励农村党员带头组建专业协会,引导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帮助农户解决技术、产品销售、市场信息等单家独户解决不了的问题。然而,在协会成立之初,农民又有了三忧:一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抗不起风浪;二忧在经营中遇到土地流转、农民培训和资金筹措等困难;三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不规范,运作机制不健全。为了帮农民排除忧虑,该区又在合作经济组织里启动了“扶持引导”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培训指导、协调扶持、组织服务的作用,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观摩等活动。今年以来,邀请地区内的农业专家讲课和现场指导15期,培训2000多人,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个个成了“土秀才、土专家”;同时,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为专业合作组织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政策、信息及办理证照等方面的支持;积极培育和树立一批优势专业合作组织,着力打造品牌,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在村党支部牵头下成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里,王益区引导其建立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明确了各自职责,完善了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和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规范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使会员权利、义务有章可循。在此基础上,合作组织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组织优势,把一些种养能手和纯农户组织起来,通过扩大专业合作组织的种养规模,提高了专业合作组织的市场影响力,帮助农户解决资金技术、产品销售、市场信息等单家独户解决不了的问题,确保了“支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截至目前,王益区共组建了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协会14个,会员达762人,其中党员80人。“双强”型党员干部人才活跃在产业链上,覆盖了全区所有的农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链+党支部”的新模式,唱响了农民增收奔小康的连台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