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多维工作制推动王益区驻村“第一书记”大作为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8.02
【版次】3要 闻
【入库时间】20130930
【全文】
本报记者 喜顺 通讯员 杜辉
在推进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中,王益区建立了“5步方法指导、8项制度管理、5方帮带支持”的“585”多维工作机制,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在农村大天地里有大作为。
5步方法指导。第一步“访”,访村情访民情。要求“第一书记”到村后主动融入群众,及时了解村上基本情况和群众所盼。第二步“议”,议发展议民生。通过“第一书记”建议、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五议”流程,制定村上发展规划,确定拟办大事和重点工作。第三步“聚”,聚民智聚民力。把党员和村干部聚集在党支部周围、把群众聚集在党员周围。第四步“带”,带班子带产业。第五步“评”,评作风评实绩。
8项制度管理包括:实行工作纪实制度。“第一书记”每天填写“工作日志”,并分周、月、季度由党支部书记、乡镇街道、区委组织部核实。实行驻村考勤制度。“第一书记”每月驻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2天。实行教育培训制度。每年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实行目标管理制度。“第一书记”要制定驻村三年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及目标,签订任期和年度目标责任书,并将完成情况作为年度和任期考核、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区委组织部每季度召集一次“第一书记”工作例会。实行观摩评比制度。区上每年开展1至2次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工作观摩评比活动。实行督查通报制度。区委组织部每年至少对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工作进行1至2次集中督查。实行考核奖惩制度。采取季度述职、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科学评判,进行奖惩。
5方帮带支持。一是区级领导联系指导。区上为每名“第一书记”一次性安排到村工作扶持资金5万元,并确定4名区级领导联系指导4个“第一书记”所驻村工作。二是组织部门跟踪培养。区委组织部定期了解“第一书记”工作进展,对工作出色的评先选优时所在村和本人优先考虑。三是包村部门支持帮扶。各级包村部门积极为村上发展提供人力、争取资金、落实项目,主要领导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四是乡镇(街道)包村领导帮带。乡镇(街道)包村领导帮助其尽快熟悉村情,手把手主动传授农村和群众工作方法。五是先进村与“第一书记”所在村结对共建,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