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让更多农民唱响“四季沐歌”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3.23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本报讯 (记者 栗 波 通讯员 杜 辉 王 晶)今年春节假期,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文明塬村村民董富恩听了一个新名词,在外工作的外甥回家说,现在外面都在倡导低碳经济。在董富恩的眼中,经济就是钱,好理解,低碳是什么?外甥向他解释了半天,总算让他明白了:低碳就是降低碳排放,简单地说,就是少烧煤、少用电。这样一说,董富恩环视了一下自己的农家小院,原来,他一直在过低碳生活,不知不觉中赶了回“时髦”。 走进董富恩的家,他正在用太阳能里的热水洗菜,他高兴地说:“以前冬天用热水,需要一大堆柴禾来烧水,烟熏火燎的,呛得直流泪。现在只要太阳露个脸,家里就有了热水。”在王益区,像董富恩家这样用太阳能的住户还有很多。引领农民过上低碳生活,关键是要解决好农村的能源使用问题。目前,该区已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把太阳能热水器安上房顶,唱响了“四季沐歌”。同样享受低碳生活的还有王家河乡常家河村的赵中旗。“用沼气做饭、烧水、照明,再加上沼渣肥田,提高果树品质,卖个好价钱,每户年可增收节支1000元”。 近年来,王益区坚持把加强农村能源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推行“畜—沼—果、畜—沼—菜、畜—沼—粮”的种植、养殖循环发展模式,先后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使新能源走进了普通农民家中。该区罗寨村利用沼气生物循环利用工程发展养猪业,生猪存栏达到2500多头,人均增收2000多元,成为全市有名的“生态养猪专业村”。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建成沼气池2430口。总投资242万元的铜川市禾田生猪养殖公司大型沼气项目已全面开工,总投资21.1万元的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已下达,通过沼气综合利用,每年可为农户节约燃料投资、节约化肥、农药开支近1200元,通过沼液为农作物增收350元。目前,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40元,增长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