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淘罢历史见渊源   ——《王益出版发行文集》读后

淘罢历史见渊源   ——《王益出版发行文集》读后

作者:毛鹏 出版日期:1994.07.27 点击数:0

【作者】 毛鹏

【报纸名称】:人民日报

【出版日期】1994.07.27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淘罢历史见渊源

——《王益出版发行文集》读后

毛鹏

《王益出版发行文集》是“中国出版注丛”的第一部,由中国出版科研所和新闻出版报联合编辑,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文章大多写于80、90年代。文集的写作时间跨度基本上和出版改革平行,反映了出版改革不仅源于现实生活,更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

80年代以来出版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带有根本性的转变,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历史上我党领导的革命的出版事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展。王益根据历史事实,指出党的出版事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实行企业化经营。30、40年代的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所以能够坚持到全国革命胜利,除了党的领导和有力的支持外,也和徐伯昕、黄洛峰、徐雪寒等人善于经营管理有关,而建国初期出版业也是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当时的出版总署署长胡愈之曾经多次指出:出版、印刷、发行一定要实行企业化经营。王益认为,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出版业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其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和世界各国相比,已经落后。改革迫在眉睫。人们应还记得王益同志于1984年8月2日和新华社记者的谈话中大声疾呼:“出版社要从单纯生产型改为生产经营型”。这个华夏第一声呼吁对建国以来出版业的震动是很大的。在王益看来书籍的精神产品属性和商品属性是统一的。

我认为和这本文集的思想性、学术性一起吸引人们注意的还有文集反映的王益同志那种对出版事业的热爱和为之献身的敬业精神。如《北美出版发行见闻》一文详尽叙述了参观一家图书批发公司——贝克泰勒公司新泽西州分公司仓库的发货情景。连如何把图书打包装入纸箱,纸箱又如何用宽边粘胶纸封固,发货单纸张用不同颜色以标志发货单开出时间等细节都报道无遗。王益正是这样从细微处见精神——美国同行们那种追求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务实精神。当时王益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他的涉及各项细节的叙述使读者仿佛看到这位老人就像忠于职守的记者那样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记录下所见所闻。

另外,这本文集版权页标上责任校对的名字似属罕见,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我倒希望此类举措能够蔚为风气,以加强责任心,纠正目前不少书籍排校错误甚多的状况。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