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爱心同谱奉献歌——记模范夫妻王益和张荣

爱心同谱奉献歌——记模范夫妻王益和张荣

作者: 出版日期:1999.06.20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人民日报

【出版日期】1999.06.20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爱心同谱奉献歌

——记模范夫妻王益和张荣

张炳根 彭东海 崔宝林

编者按:本报今天报道的模范夫妻王益、张荣的先进事迹,会给人们许多启迪。

王益和张荣尊老爱幼,互爱互励,助人为乐,把温暖送给亲人和他人,把苦和累留给自己。他们把爱亲人、爱家庭与爱国家、爱军队融为一体,把继承传统美德和弘扬时代精神融为一体。我们学习这对模范夫妻,就是要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豫西山村,有一对普通夫妻。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丈夫王益是空军后勤部嫩江农场的志愿兵,先后荣立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共产党员”;妻子张荣是河南西峡县丁河镇北峪村农民,不久前被西峡县和南阳市评为“三八红旗手”、“十大杰出青年”和“优秀军嫂”。他们被空军后勤部和南阳市评为“五好文明家庭”、“模范夫妻”。

拳拳爱国心

冬天的夕阳洒在北峪河上,静静的河水聆听着一对恋人的对话:“今年部队在咱乡征兵,我想报名参军去,又怕家里走不开……”“嗨,当兵保国是光荣的事,俺想去还去不成呢……你放心走吧,家里的事有你爹和我呢!”这是14年前的冬天,王益参军前向未婚妻张荣征求意见的情景。

王益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他家祖孙三代10口人,奶奶70多岁,身体有病,父母身体也都不好,五个兄弟中三个是先天性痴呆,还有一个小弟在读书,王益是家里唯一的壮劳力。

王益到部队后被分到空后嫩江农场,当了一名庄稼兵。开始,他担心张荣看不起自己。张荣知道后,写信鼓励他:“你分到农场工作,为部队生产粮食,也是为国分忧。庄稼兵也是军人,俺永远爱你!”

张荣用打工挣来的钱做好嫁妆,在1988年冬一个吉祥的日子里,热热闹闹地走进了王益的家。

张荣不仅精心操持着这个家,而且对国家和集体公益事业也倾尽心力,满腔热忱。按规定,有困难的军人家庭,村里和镇上每年分派的义务工和农建活可以减掉一部分。可张荣从来不让减免,总是想方设法、保质保量地完成。她说:“政府对我们军属这样好,我们也该为国家、集体的事出力。”

部队的领导知道王益家太困难,曾想调他到空军南阳水泥厂工作。王益和张荣考虑到农场更需要农机修理工,就谢绝了。

王益和张荣就是这样,宁愿难自己、难家庭,也不愿亏集体、亏国家。10多年来,他们家1200多个义务工一个没少出,近万斤公粮一斤没少交。

孜孜进取心

1996年,王益被任命为农场一分场代理副场长,以兵代干,他觉得这是场领导的信任,是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益处处以身作则,急难险重任务干在前。

1997年5月的一天,场长李玉斌把王益叫到跟前,对他说:“4号地那片乱石滩太碍事,场党委研究决定炸掉它。我让副场长刘德廷和你完成这一任务!”

王益知道炸乱石滩任务艰巨,但他说:“只要全场一心,就没有铲不平的山。”他和战友们赶往乱石滩。整整一个月,王益和战友们共打了222个炮眼,王益点了167炮!40年没敢动的乱石滩,终于改造成了良田,当年就为国家多打5000余公斤粮食。

王益就是这样以自强不息的进取心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妻子张荣为了支持王益的工作,家中再困难,她都一个人想方设法去克服。

麦收是农村的苦活累活。这一天,邻居徐新芝起得特别早,鸡叫头遍,她就披衣携镰上了麦地。还未到地头,徐新芝发现有个人影在晃动,近前一看是张荣,她已经割了一长垄麦子。

晨曦初露,远处的村庄现出轮廓。徐新芝发现,张荣的速度渐渐慢了。她一会儿躺在刚割倒的麦秸上用手顶着腰,一会儿又像是蹲在地上,缓缓移动……徐新芝知道张荣患肾盂肾炎,长时间劳作会腰痛,便走过去看张荣。张荣被徐新芝扶起,刚走几步就晕倒了。徐新芝把张荣送回家,输了一瓶液。下午,张荣又坚持着下了地,直到把11亩地的麦子全部割完运回家。

悠悠孝悌心

王益是个孝子。家里困难多、开销大,每年休假,他都要把自己积攒的津贴费一分不剩地交给父亲。他除了必买的牙膏牙刷、洗衣粉外,从不乱花一分钱。

张荣也是这样,她像女儿一样孝敬公公、婆婆和奶奶;像母亲一样精心照料三个痴呆兄弟。

一夜骤雨,将豫西的乡间小路冲得又陷又滑。晚上11点了,张荣被对面床上奶奶轻微的呻吟声惊醒了。她赶忙披衣下床,凑近奶奶身边,摸着老人的前额:“不好,奶奶烧得厉害,赶紧请医生!”她跑了十里路,才找到了正在外诊的医生,医生给病人输完液,提起药箱就跟着张荣往回赶。

奶奶转危为安了。像这样为家里几个病人深夜寻医的事,张荣每年都要碰到好几次。

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张荣却让公公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温暖。老人长了褥疮,张荣每天为他擦洗。老人去世前已肝腹水,不能动弹,王益从北大荒匆匆赶回看父亲。父亲对他说:“我养你们兄弟姐妹六人,都靠不上啊,真正靠得上的是荣儿……”

去年10月,王益的父亲去世了。当时王益正忙,张荣没有打电报让丈夫回来,她代夫尽孝。

对王益的三个痴呆兄弟,张荣十分关心、爱护。一天,三弟春燕到六七里外的山上放牛,牛放丢了,自己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晚上9点多了,张荣不见他牵牛回来,心里着急,就打着手电满山找,嗓子喊哑了,衣服也被树枝划破了,一直到凌晨2点才把春燕和牛找回来。

涓涓友爱心

好丈夫好军人的王益,同样是战士的好兄长;好妻子好媳妇的张荣,也是村民的好邻里。

王益热心帮助战士进步,是农场有名的“编外指导员”。他对战士亲如兄弟,战士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他讲。战士吴天生平时工作消极,作风散漫。一天小吴收到家里来信,说奶奶病了,他闹着要回去。王益找他谈心,耐心开导他,讲清了道理,小吴也愉快服从了农场的安排。后来,在王益的帮助下,小吴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干得很出色,不仅入了党,还当了班长。

妻子张荣和王益一样,也有一副热心肠。邻居杜二奶病重,照顾她的儿媳临时外出了,张荣隔一会儿去看一次,端水送药。发现杜二奶弄脏了床,张荣给她细心擦洗,又将老人的衣服洗好送去。去年开学时,邻居冯荣林上小学的女儿没有钱交学杂费,孩子哭闹着要爹妈马上拿出钱,老冯急得没办法。张荣知道后,取出准备买化肥的100元钱送了去,对孩子母亲说:“先拿上吧,孩子上学要紧……”张荣还是村子里的义务缝纫工,谁家的衣服破了,只要找上门来,她都有求必应。

今年春节前,村里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王益父亲去世不满周年,按照农村习俗,他买回绿纸,对妻子说:“快过年了,咱家不能用红纸写春联,就用绿纸写吧。我想把你也写上去!”

张荣一听直乐,说:“不中不中,我哪能上春联!”

“中,你按着纸,我来写。”王益想了想,一副表达他对妻子敬意的春联跃然纸上,上联是:挑重担心怀千里志;下联是:顾大局胸有一盘棋;横批是:自强不息。(附图片)

这是回家探亲的王益和妻子张荣劳动归来。

王维忠摄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