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乡间去创业——记四川籍青年王益和他的同事们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7.11.26
【版次】C3: 平湖版·他乡
【入库时间】20120720
【全文】
大学生团队在工作例会上讨论问题。
王益在进行企业ERP系统调试。
■文/摄王存乡林伟亚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的高材生,放弃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来到异地打拼;人才市场上许多公司的白领职位向他伸出“橄榄枝”,他却选择到工厂的车间一线去锻炼;进单位短短一年半时间,他引进了一支由10多名大学生组成的“人才团队”。他们并肩作战,大胆提出了企业ERP信息系统管理方案,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从各地聚集平湖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就是四川籍青年、平湖市双喜童车制造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益和他的同事们。
从研究院回到车间
1995年,25岁的王益从浙江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跟所有刚跨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一样,王益心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盼,胸中满怀着开创一份属于自己事业的壮志豪情。毕业时,王益选择了回到故乡四川成都,并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担任技术员,除了协助技术主任做好一些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外,还负责撰写工程报告。王益的认真和勤奋赢得了地堪院领导的好评。
但渐渐地,王益发现自己对工作和人生的态度开始有了转变。虽然地堪院是一个事业单位,收入稳定,但工作相对枯燥,与王益追求的工作状态并不符合。“研究院的工作很平稳,但是从内心来说,我更希望能多接触社会,多体会一些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活力。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完全可以开创一番事业。”王益将他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和兄长,在征求了家人的意见后,2002年2月,王益毅然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将发展目光投向了经济发展活力四射的浙江。
2002年5月,王益从成都来到了嘉兴。在这片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王益感受到了蓬勃的经济脉动,中外名企都在浙江开枝散叶,民营企业更是蓬勃兴起。在找工作的初期,王益优秀的应聘条件受到了许多公司的青睐。不少上海、杭州的外资企业都向他发出了邀请函。但王益却希望能从一个生产型企业的最底层做起,体会一个企业成长的过程。在2002年到2005年期间,王益先后进入了多家生产型企业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5年底,王益进入了平湖市双喜童车制造有限公司。此时的双喜童车正面临着企业发展中一段典型的“瓶颈”期:企业生产效率无法提升,企业转型缺乏人才,企业产品创新缺乏技术。王益坦言刚进单位时的想法:“虽然私企转型困难很大,但我还是想啃啃这块‘硬骨头’。”
2006年3月,随着双喜童车公司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企业需要管理的事项越来越繁杂。王益通过研究国内外成功企业的案例,敏锐地感觉到有必要引入企业ERP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的生产制造、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都纳入到统一的系统流程中来。经过多次努力,他拟定了ERP引进方案,并将方案提交给公司领导层,总经理对此非常满意,并且委托他全权负责ERP引进工作。
目前,王益正在对即将投入使用的企业ERP系统进行调试。他说,等ERP系统正式运作后,企业的管理将会更加规范和高效。下一步,他将把重心放在推动企业的品牌建设上。公司的同事都说,王益学的多,会的多,想做的也多。王益却说:“我学的不多,不会的多,没有做的也很多。趁着年轻,我想多涉及一些自己没有经验的工作,多接受一些未知的挑战。”
10多名大学生下厂造童车
在社会大力提倡大学生下基层创新创业的氛围中,王益无疑是一个典范。谈到在异乡工作的感受,王益说:“独自在异乡打拼不是件容易的事,年轻人到基层创业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无法适应基层企业艰苦的工作和生活。但王益不这么认为,他深知,要提升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挖掘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人才很关键。
2006年初,王益向公司建议:双喜童车如果要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业务,光靠外贸公司的业务辅助是不够的,公司自己的外贸部门需要引进掌握外贸技能的年轻人才。公司领导采纳了王益的建议,并决定由他负责人才引进的事。
当王益作为公司代表去招聘大学生时,他给他们分析了青年在基层创业的利弊,鼓励他们勇敢地到基层去参加工作,锻炼自己。在那年的嘉兴市春季人才招聘会上,从嘉兴学院外贸英语专业毕业的小傅被公司“相中”,成为对外贸易岗位的一名引进人才。小傅的外贸技能非常扎实,工作也非常努力,一年多来,为公司开拓了10多个国外长期合作客户,大大提升了双喜童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首次引进人才的成功让公司领导获得了极大的鼓舞,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公司又陆续引进了10多名大学生。这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分别走上了外贸、质检、生产计划、行政等岗位。
大学生的加入迅速改善了企业生产中的劣势环节。童车制造业在平湖是新兴产业,很多企业都是从家庭作坊白手起家,企业中很多员工之间存在着亲戚或者朋友的关系,产品质检也因此变成了生产工序中最脆弱的环节。而新引进的3名大学生质检员排除重重阻力,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不但改进了质检流程,还将原有的检验标准发展得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减少了产品质检中的徇私舞弊现象。日益优异的产品质量,赢得了更多客户的信赖。
在厂里,很多人觉得“大学生来造童车是种浪费”,因为之前也曾经有过几名大学生来企业工作,但都因为觉得没有施展技能的空间,又承受不了旁人略带同情的目光,往往工作不到半年就陆续离开。由王益负责引进的人才团队中,也有过类似的心理困惑,王益不止一次召集大家一起坐下来谈心,互相谈谈理想、聊聊工作的感受。负责生产计划工作的大学生小许对于王益曾经开导她的话印象深刻:“他问我最理想的工作状态是怎么样的,我说最好是认识的人都佩服我。王益说,那你已经做到了,你把工作计划做得那么好,大伙都对你刮目相看,你安心在这里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年轻人更要有勇气挑战自己。”就是那番话,打消了小许心中的顾虑。如今,王益招进来的大学生团队中没有一个有要离开的意向。大家都说,公司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对人才也越来越重视,他们也越干越有干劲,相信在这里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些生龙活虎的年轻骄子,在异乡的土地上,给单调的车间增添了青春的色彩,也为平湖发展中的民营企业释放着年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