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世象品评 气囊“脾气不好”,谁的尴尬 ■王益民

●世象品评 气囊“脾气不好”,谁的尴尬 ■王益民

作者: 出版日期:2010.11.18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哈尔滨日报

【出版日期】2010.11.18

【版次】第04版(社会时空)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北京现代跃动轿车在严重肇事后车中气囊未弹出,导致车主头部受到撞击。昨日上午,车主将车拖到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门外示众。(11月17日《哈尔滨日报》)

单凭以上文字可能会给人以模糊印象:申先生的车到底撞得啥样?连气囊都没反应。然则,看过报上图片的人马上会惊愕地张大嘴吧,车前脸面目全非不说,驾驶员申先生还连带受伤。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厂家的技术报告称:“正向撞击力很小,气囊电脑不能记录碰撞情况,不满足气囊的展开条件。”车前脸都撞烂了还不满足条件,那么把人撞死才能满足条件吗?这样要气囊又有何用呢!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当受害人申先生投诉无门时,“记者咨询了省消协投诉部的相关负责人得知,目前,国家安全气囊的质量标准虽已出台,但装在汽车上的安全气囊何时弹开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使消协的调解工作无法可依。”

又是一个法律盲点———逗你玩儿。事实上,无论从法规角度看,还是从人性理论来讲,车遇到突发的撞击险情,气囊就应马上展开,以起到保护作用,而不该搞出那么多“臭氧层子”来遮丑。虽说是气囊之辩,实际上亦体现了商家与个体百姓的人性之争。现在,关爱生命已成为全球的共鸣、共识,而在商家的理念中到底有多少却不得而知。商家气囊设计安装不科学,个体百姓心中自然多了个“气囊”,未买汽车心先堵,生意能宏远才怪哩!所以说,申先生无奈地把撞烂的汽车拖到公共场所展览,既是对商家的控诉,也是一种无言抗议。

气囊什么时候打开,应该引起整体社会的关注,因为买车用车是大家的权利,而气囊“脾气不好”,却是社会整体的尴尬,政府部门和法律工作者必须及早地想想办法才是,因为气囊的背后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切莫使气囊问题成为汽车行业的痼疾,到那时悔之晚矣。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