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状信一尺高告不倒王益 目前调查已指向证券界多起要案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8.06.26
【版次】综合要闻0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据《新快报》报道目前,王益案发缘由尚无官方说法。不过,有关权威人士说,专案组“双规”王益之际,已掌握其违纪违法问题,主要集中于其收受贿赂、家属经商及个人作风问题。日前,相关调查已指向资本市场多起要案,王益亦在受查一周后开口交代问题。
告状信有一尺高
1956年4月,王益出生于滇西龙陵的一个普通家庭。1978年,22岁的王益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王益进入中央顾问委员会办公厅,担任了副主任薄一波的秘书。从1985年11月到1992年9月的七年间,因工作关系,得以与政要打交道。
1995年11月,39岁的王益成为证监会副主席。这一阶段证监会还处于早期的初创,王益分管了发行、基金等最为核心的部门,位高权重,直到1999年2月被调离证监会。
一位熟悉王益的人士称:“王益的目标曾是当证监会主席,但是他的告状信有一尺高。调任国开行虽然升至副部级,实为明升暗降。”
至案发前,王益在国开行是排名第三位的副行长。
“王益在国开行不得志,一直郁郁寡欢,真正理解他的是证券业的人,比如魏东。”市场人士认为,王益在民营机构中培养最成功、过从甚密的“大佬”就是涌金的魏东。
魏东在生前积累巨额财富,旗下有九芝堂、国金证券等上市公司。综合其发家史,业内人士一言概之:“内幕交易的受益者。”
“王益很早就建议魏东投资法人股,比如每股1元买招行法人股;后来建议他借壳上市,国金是第一个借壳成功的。”知情人士称。
事实上,王益虽然早已离开证监会,但从未离开过证券市场,他在证监会期间,在证券界建立了深厚的人脉关系,不仅提拔的数位官员在他离任后仍担当要职,且在证券业界也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知情人士分析:“王益掌握了大量的内幕信息,挣钱的机会很多。”
“太平洋”股改特例?
2007年太平洋证券离奇上市,是王益通过关系网点石成金的一个“杰作”。
2007年12月28日,太平洋证券在上交所挂牌,令市场震惊。资料显示,太平洋证券2004年、2005年分别亏损1623万元和2亿元,2006年才盈利。
更令人奇怪的是,太平洋证券通过与云大科技股东换股而上市。这一路径既非新股发行也非借壳,因为新股发行要通过发行部和发审委,借壳上市涉及到重大重组,需要重大重组审核委员会的审批。蹊跷的是,太平洋证券挂牌是由证监会办公厅向上交所发文。但批文却从来没有公开过。据证监会有关人士私下解释,这是“股改特例”,现在对外的统一口径是“集体决策”。
目前可以查证到的是,王益的亲属已涉足太平洋证券原始股。
被双规是迟早的事
对于王益被“双规”,很多证券业内人士都不意外,认为不过是迟早的事。
知情人士称,对王益的举报信很多,他早已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今年2月,王益在国开行的第一任秘书孟涛因在河南的一笔贷款中受贿数万元而被捕。
办案人员顺藤摸瓜,了解到深圳利联太阳百货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涛曾替王益送给央视一名女主持人两套房。该公司亦为太平洋证券的小股东。
在证券界根深已久,王益一案牵连必广。据了解,尽管目前查实的违规违纪主要是收受贿赂、家属经商及个人作风问题,但相关调查已指向证券界的多起要案,一场大戏刚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