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时尚与生态共存经济与文化齐飞 王益芳

时尚与生态共存经济与文化齐飞 王益芳

作者: 出版日期:2010.10.17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常州日报

【出版日期】2010.10.17

【版次】第A03版(省运特刊)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此次省运会出发之前,收到常州日报领导的委托,让我以一个外地记者的眼光客观地描述一下常州以及这次省运会。虽然答应了下来,但说实话,当时心里非常没底,因为从未来过常州,对常州的印象仅限于常州有座全国最大的恐龙园。

于是上网百度了一下,知道了常州是座拥有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是“三吴重镇,八邑名都”,是春秋先贤季子的家乡,是伯牙和子期相遇的地方,是苏东坡生命的最后一站……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此去常州,省运会不再是唯一的理由。

10月9日晚5时40分到达常州,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在从火车站打车到下榻的万豪花都大酒店的路上,常州的亮化工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色彩艳丽的光线包裹着的高楼大厦以及流光溢彩的树木,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时尚与活力。

打开车窗,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愣了片刻,我激动地大叫起来:“桂花!是桂花!”同行的几位同事见我如此,都笑着说我大惊小怪。从小就喜欢桂花香,以前家里买空气清新剂,我都吵着要买桂花味的。此次,与如此自然的桂花香不期而遇,仿佛是见到了暗慕许久的恋人,怎能按捺住心里的激动。“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漫天飞舞的桂花香不仅给常州增添了浪漫温馨的色彩,也给这座城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也给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无比愉悦的心情和无限美好的遐想。贪婪地闻着令人心醉的桂花香,心里已经喜欢上了这座并不熟悉的城市。

作为下届省运会的主办城市之一,徐州对这次省运会非常重视,派出了700余名运动员参赛,我们记者除了对徐州运动员做跟踪采访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偷师”常州。四年前,常州许诺,会把这一届省运会办成为江苏历史上最精彩、最圆满、最成功、最难忘的运动盛会,现在看来,常州确实办到了。且不说美轮美奂的开幕式让徐州有些迷茫,个人认为,徐州最应该学习乃至超越的是省运会期间常州在细节方面的处理,譬如环保。

来常州的这几天,也去其他地方和市中心转了几圈,但无论走到哪里,都看不到拥挤的车辆,即使是在上班高峰期。我一位在常州工作的大学同学说,这里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方便快捷,而且坐公交只需6毛钱,还可以免费换乘车,因此很多人出行会首选公交,即使有私家车的,在节假日期间能不开车就不开,所以常州很干净,在这里生活很惬意。道路两边白色的花箱以及上面栽种的不知名的花,还有灯杆花柱、花球、花墙,看着就让人心旷神怡,有种想在这里生活下去的冲动。12日,我们赶去武进体育馆的击剑赛场,路上,出租车司机得知我们是前来采访省运会的外地记者,立刻侃侃而谈。他说常州很干净的,你们不要以为这只是为了迎接省运会做给外地人看的,其实我们这里一直都是这么干净。他还说举办省运会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常州,拉动常州的旅游经济。一个普通市民时刻不忘推广自己的家乡,以及对省运会表现出来的理解和支持,真是让人非常感动。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我对常州大剧院的印象。作为文体记者的我,对城市的文化建设向来比较关注。常州大剧院与常州奥体中心隔街相望,在去奥体中心的路上,我不经意间看到常州大剧院外树立的宣传画上的歌剧、话剧、芭蕾舞剧的演出预告,心里竟有种嫉妒的感觉,因为徐州的马可音乐厅还在建设中,暂时还很少有机会看到这些高雅艺术。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剧院建起来需要3到5年,但一个剧院品牌树立起来起码要用30年、50年,甚至100年。大剧院最深妙的意味是对整座城市的影响,那种因艺术和生活受到尊重而产生的满足感,那种让人毫不犹豫给出殿堂级评价的自豪感,将为一座城市带来持续生长的光荣。

短短几天的常州之行,我想说的是,生活在常州确实是幸福的。 

徐州日报记者 刘苏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