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追”着百姓需求转型
【副篇名】铜川市王益区错时工作制方便群众办事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4.08.27
【版次】第A18版:三秦纵览
【入库时间】20140910
【全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需求增多,铜川市王益区“服务群众模式”也跟着转型升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王益区在273个基层党组织、4925名党员中全面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边查边改中创新推行的“错时工作制”、“群众办事干部代办”、“上门服务制”和全市启动的“区级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办好”等工作,成为该区广大群众热赞的新名词。
错时工作制方便群众办事
社区上班时间,自己也在上班,如果想办个事情就得向单位请假,这是许多“上班族”经常遇到的烦心事。为解决社区工作与居民需求时间不“匹配”的问题,王益区青年路街道办青年路社区从4月起正式推行社区工作者与居民错时上下班制度,让社区居民享受到了更便捷、更高效、更贴心的服务,受到群众赞誉。
家住青年路社区的45岁张会珍是一名下岗职工,平时在一家私营小店打零工,听邻居说社区推行了“错时工作制”,便在下班后到社区为父亲申领高龄补贴,经工作人员核对后,很快就办好了手续。张会珍高兴地说:“俺是一名下岗职工,为了办好这个,本来准备给老板请假的,现在不用请了,赞!”
流动办公让群众不再多跑路
“俺屋离办事处3公里,俺又身体不好,有脑梗后遗症和高血压不方便到办事处办事,乡干部就把慢性病救助卡送到俺家,太谢谢他们了!”日前,王益区王家河街道办圪堵村85岁的韩运章老人对记者说道。
为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和更好地方便农村群众办事,王益区针对全区部分农村地势偏僻、交通闭塞和群众办事不便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在全区推广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和上门服务制度,推行由“民政、计生、司法、社保、农业服务中心”等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组成的“流动办公”联合服务队,定期到各村集中居住点为群众现场开展证件办理和年审、农资直补退耕还林账号纠错等业务,同时接受相关政策咨询,解答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
本报记者王锋袁靓通讯员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