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地里觅芳香
【副篇名】——昌乐县人口计生局驻村“第一书记”王益增日记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4.05.26
【版次】第A08版(人物)
【入库时间】20140720
【全文】
“作为昌乐县人口计生局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有幸被选派到村任‘第一书记’。能为群众服务、在泥土地里寻觅芳香,我是幸运的,在这里我感觉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无限放大……”近日,笔者在昌乐县红河镇于家岭村见到了昌乐县人口计生局驻该村“第一书记”、法规信访科工作人员王益增的日记本。字里行间,流露着他对于家岭村群众的真挚感情。
时间:4月20日
地点:红河镇于家岭村
天气:晴
这些天我一直在协助村“两委”抓好第一季度透查、孕查工作,我负责审核每天透查进度和查体尾子。利用透查间隙,我还和村计生主任对2003年以来全村的人口出生情况、节育措施落实情况逐一进行核查,确保上报内容正确,档案袋中的材料缺什么补什么,建立健全了卡、表、册及相关资料,使其相关数据准确无误,无一人一户遗漏,使档案数据与实际数据相符合。
到昨天为止,全村44名育龄妇女全部参加了透查、孕查。透查期间,我顺便摸清了村里的计生情况,这为我今后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时间:4月21日
地点:红河镇于家岭村
天气:晴
面对干涸的大地,“天公”吝啬不肯散落大家期盼已久的甘霖。气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8月份到现在,我县降水量是近年来同期最少的。作为选派到村任职的“第一书记”,我包靠红河镇于家岭村已3个多月了,期间我见证了村民抗旱保苗的辛苦。
作为包村干部,旱情给村民从事农业生产带来的困难,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但我们不能坐等老天的怜悯,我得积极想办法,采取有力措施帮助村民抗旱保生产。从4月10日开始,我就组织村民用两台水泵昼夜不停地从自备井和农田附近水塘引水浇灌农田,到今天,全村450亩农田的旱情基本得到缓解。
时间:4月23日
地点:红河镇于家岭村
天气:晴
引水浇灌农田缓解当前旱情也只是解了今年春旱的“近渴”,要想从根本上消除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模式,还得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在消除“远虑”上下工夫。
考虑到于家岭村缺水的现实,今年红河镇将于家岭村纳入了2014年“小农水”工程改造范围,计划新打机井3眼,铺设输水管道21千米,完成3座塘坝的防渗改造工作。目前工程规划已经完成,预计5月正式动工,赶在6月底汛期来临前完工。“小农水”建设,是惠及于家岭村全体体村民的民心工程。从现在开始,跑工地、靠工程也就是我的工作重点了。我得和村干部们按照工程规划,把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困难提一一想到,并拿出解决预案,做到有问题提早解决,确保工程按时完工。
时间:4月25日
地点:红河镇于家岭村
天气:晴
“小农水”工程的立项,得到了于家岭村群众的拍手称赞,但地处丘陵的于家岭村,出行不便也是村民集中反映的问题。作为村里的一员,我对此不能坐视不管,我把村里道路需要整修的情况向人口计生局的领导认真进行了汇报,局里发动全体机关干部捐款,为于家岭村道路硬化筹集资金。现在,通过多方筹集,于家岭村道路硬化所需资金缺口已不大。今天和村党支部书记吕天栋去村民家中为道路硬化筹资做村民的动员工作,村民捐款的热情很高。
预计道路硬化开工的日期也近在眼前了。接下来,除了做好“小农水”工程建设服务工作,我还要把于家岭村道路硬化工作尽快落到实处,看来我最近的工作任务还是很重,不过我还是要打起精神,多为村里出把力!
张兴华 刘长青/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