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益案』波澜再起

『王益案』波澜再起

作者: 出版日期:2009.05.28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新知讯报

【出版日期】2009.05.28

【版次】第12版 (法情)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前证监会官员、国金证券董事长雷波近日被中纪委带走调查。由于其曾当过王益秘书,该举动被普遍推测为“王益案”的延续。继前不久银河证券原总裁肖时庆落马,“王益案”的震级加剧。知情人士说,在雷波之前,已有8名证监会官员因涉此案被查。此金融界窝案令决策层震怒,并指示“严惩不贷”。据透露,此案调查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PE式受贿,二是涉及到证券市场洗钱。 国金证券董事长雷波被调查 5月14日,国金证券公告称,公司董事长雷波因个人原因正接受有关方面调查,公司已由王晋勇代行董事长职责。看似简单的公告背后却含义深远,尤其是雷波的特殊身份让人浮想联翩—他曾担任证监会前副主席、国开行副行长王益的秘书。 对于雷波现在的境遇,多位证券界人士称“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这或许涉及他在担任王益秘书时包括在涌金系任职期间的旧事。上述证监会内部人士表示,王益的涉案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太平洋证券违规上市、广发证券借壳内幕及国金证券上市隐情等,雷波可能主要牵扯到后者。 雷波是涌金系的重要掌舵者之一。涌金系曾重资介入了湖南两家医药类上市公司——千金药业和九芝堂。对于雷波此次被调查,九芝堂一名前高管表示:“影响应该不会太大。”千金药业董事长朱飞锦也称,涌金系对该公司日常经营没有进行任何干预。但涌金系由于控股九芝堂,人事变动很大,只象征性地留下余克建担任董事长,其余高管全部下课。 “涌金系的专长是资本投资,而对于做实业来说,重要的是产品和市场管理,尤其是人员的合理安排和处置,更需要爱心。”一位九芝堂的高管说。 今年4月初,有媒体曾报道指出,涌金系一直没有脱离监管层的视线。有关部门和证监会稽查部门在涌金系舵手魏东出事前介入,调查工作一直在继续。随着雷波被查,如今得以验证。魏东虽已逝,涌金缘未了——雷波已是涌金系中第三位牵涉案件的高管。 雷波是涌金系舵手魏东很重要的一员大将。他曾担任涌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2006年2月成为涌金系旗下国金证券的董事长。国金证券亦为二线券商,2005年股市低迷时,涌金系通过旗下多家公司控股成都证券,并更名为国金证券,之后成功借壳成都建投。 同年6月,国金证券“幸运且顺利”地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家借壳上市的券商。“涌金系当初操控国金证券上市,有不少违规之处,证监会一直在查”,证券会一位官员透露说。 雷波自称与魏东志同道合,知情者称他和魏东的许多部下一样,对魏东“非常崇拜”,曾不止一次称“魏东是我的良师益友”。2008年4月,魏东在家中跳楼自杀,雷波成为涌金系的重要掌舵人之一。他曾多次公开表示,涌金系并未接受调查,魏东之死也与被调查无关。 更让业内人士浮想联翩的,是雷波曾经的另外一个身份——他担任过时任证监会副主席王益的秘书。雷波被调查,金融圈内认为与“王益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担任涌金系要职前,雷波曾任中国期货协会(筹)干部、中国证监会干部。2001年2月,雷波出任新组建的华鑫证券董事、总经理。此后很快股市转熊,华鑫证券也一直是一家小型综合类券商,在业内籍籍无名。 更早的1995年11月,40岁不到的王益出任证监会副主席,分管股票发行、基金等要害部门,雷波是他在证监会的几任秘书之一。1958年出生的雷波只比王益小两岁。1999年,王益离开证监会后,雷波担任上市部副处长。 “在我的印象中,王益是一个比较随和、喜欢学习、勤奋工作的领导。”雷波曾公开表示,当初他担任王益的秘书,是组织上的安排。王益1998年12月就已从证监会调往国开行工作,做他秘书是10年前的事情了。此外,证券和银行分属两个不同行业,并无任何业务往来,仅仅是作为昔日老下属和老上级的私人情感联系。 “虽然王益早已离开了证监会,但其对证监会和证券市场的影响力非常大,他与魏东的密切关系早为众人所知。”一位接近证监会的券商高官坦言说。 “雷波被查至少说明证监会对太平洋证券、国金证券等借壳曲线上市,及身后庞大的资本系调查一直没有结束,随着案件的审理,还将有落马的证券界官员浮出。”一直关注太平洋证券案的一位律师说。 银河证券总裁肖时庆被拘 有媒体报道称,4月28日下午,肖时庆在位于北京金融街国际企业大厦16层的办公室中,接到了来自证监会的召见电话。肖时庆随即乘车前往同在金融街的中国证监会总部大楼。在证监会的一间会议室里,肖时庆被司法部门宣布实施刑事拘留。几乎与此同时,肖时庆在银河证券的办公室和住宅均被查封。事后,证监会内部传出消息称,司法部门从肖时庆家中搜出了超过千万元的巨额现金。 银河证券高层人士说,肖时庆一直正常上班,事起突然,之前并没有任何征兆和传闻,“也就是一天的事”,“要是之前有消息,跑了怎么办?” 目前外界无法知道肖被拘的具体缘由,但普遍认为这是国开行副行长王益案的后续,肖时庆是“王益的人”,对熟悉那个圈子的人,这并不是秘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肖时庆被拘“与银河证券无关”。 王益出事后,肖时庆一直为自己谋出路。初时他想去党校学习,以图仕途其他路径,比如去哪个城市做市长之类。今年春节过后则一直传说,“证监会内部党委会已经讨论确定,风险处置办主任吴清将出任基金部主任,而现任基金部主任李正强将接替银河证券总裁肖时庆,肖时庆将回到证监会任上市部副主任。”“这事基本上已经定了。”持这种说法的不乏一些级别很高的人士。但这一说法迟迟没有得到实际任命的认可。 肖时庆被刑拘后,4月30日下午,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吴利军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平,同时来到银河证券所在地金融街国际企业大厦。吴利军代表证监会宣布,任命李正强为银河证券党委书记;谢平代表汇金宣布,由胡长生代行银河证券总裁及法人代表职务。 有说法解释是,此项人事任命的迁延不决是因为部门之间的角力,2007年挂牌的新银河证券大股东,已由之前的财政部变成汇金控股的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银河金控)。汇金认为,银河证券总裁一职应由银河证券董事会聘任,不能由中国证监会任命。拖延之下肖时庆仍然继续担任总裁一职,直到出事。这一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2006年证监会从会里派原稽查二局局长李鸣和原发行部副主任肖时庆,空降新银河证券。知情人士称,肖时庆最后就任新银河证券总裁兼法人代表,在银河证券里确立强势地位,并非是证监会之力,而是得到了汇金的认可。肖之所以能够得到汇金的认可,是请动了王益为其说项。 肖时庆出生于1964年,管理学博士。曾在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任教,后调入中国证监会工作。肖时庆曾任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会计部副主任等,是王益的老下级,颇得王益赏识。 他工作有魄力,能打开局面,但是作风强硬粗暴,嚣张跋扈,好人事斗争,非常注意上层关系,谄媚逢迎,对属下和员工则漠不关心,自从2001年3月入主东方证券,这种性格特点暴露无遗。3年里肖时庆先后任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总裁、董事长,在东方证券里大权独揽。 肖时庆属于“有想法,想做点事的人”。上任伊始肖时庆雄心勃勃向外界表示:“我到东方证券之后,面临的最艰巨任务,就是必须迅速提升东方证券的行业地位和知名度,把公司各项业务做大做强。” 但肖时庆与东方证券始终格格不入。接近肖时庆的人说,“每次一开会,下面一圈人就用上海话唧唧唧、唧唧唧,肖时庆一句也听不懂,气得要命。” 肖时庆和东方的不能融合、被排斥与自身有很大关系。上任之后肖时庆大刀砍向人事系统,在各个重要岗位均更换自己的人。2002年,部分员工到“上面”反映情况,肖时庆陷入被动。此事在上海证券界引起不小的震动,上海市金融工委在内部会议上甚至为此点了名。 肖时庆用自己的人掌管东方资产管理部门,导致原来资产管理队伍出走,肖时庆离开东方,2005年原来资产管理队伍回归,这几年东方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在业内逐渐成为领头羊。 落马官员主要集中在权势部门 王益案之前,已有7名证监会官员先后落马。证监会成立以来所有涉案官员,大多集中在发行部和上市部两个部门,这两个部门正是权力和市场的紧密结合处。 至于该案的牵涉面还会有多广,接受记者采访的券商人士表示,业内盛传有一份王益案牵出的证监会及金融圈涉案人员名单,“雷波应该不是最后一个”。这件金融界窝案令决策层震怒,若案件继续追查下去,很可能调查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此前调查主要集中于PE式受贿和证券市场洗钱。 一位证券界高管称,证券市场洗钱常用的方法有:将发行上市时公关给权力者送的原始股在一级半市场售出,并将差价入账;利用“庄家”或上市公司或用研究报告发布利好,资金提前买入,股价上涨后卖出获利;或和场外资金配合高买、低卖、接盘等。几次股票交易能将“黑钱洗白”。 采访过雷波的一个记者后来回忆,当时“他气色很好,谈笑风生”,并没有被查的征兆。然而,雷波被调查,在不少证券业内人士看来其实是“早晚的事儿”。王益案发后,外界就在猜测雷波或将被牵连。然而,离被指卷入王益案的肖时庆落马才半月,雷波就步其后尘。 有报道说,王益、肖时庆、雷波三人在证监会共事多年,关系紧密。肖、雷均被认为是受王益一手提拔,是王益“铁杆部下”。 而沸沸扬扬的太平洋证券违规上市事件中的两位关键人物——涂建、王超的身份,也都曾是证监会官员。而从国金证券公开资料看,公司高管中有多人曾在证券主管部门任职——如目前代理董事长王晋勇,1998年3月~2001年8月期间曾在证监会任发行部副处长、处长。而副董事长冯立新之前也曾任深交所信息管理部副经理、市场监察副总监和上市部总监。 国金证券公告发布的第二天,凤凰网登出了关于“国金证券董事长被调查”的调查问卷,其中一项“国金证券董事长雷波被调查,您觉得是王益案的延续吗?”的问题,截至记者成稿,选择“肯定是”的比例高达88.4%,仅有2.6%的被调查人认为二者“不相关”。 证监会官员何以频频落马 证监会的官员频频陷入“腐败门”,不能不令人深思。在人们的印象中,成立于1992年的证监会,其官员特别是中层干部都是年轻、高学历、精通证券业务的社会精英,收入也不能低,薪水足以够吃够喝。按理说,应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培育健康的中国资本市场禅精竭力。然而,少数官员却一个个被金弹击倒,这不能不令人扼腕痛惜。历数证监会成立以来倒掉的官员,除了证监会原副主席王益外,有:中国证监会上市部原副主任鲁晓龙、上市部原副处长钟志伟、发行部原副处长高良玉、发行部原副主任刘明,证监会贵阳特派办原党委书记、主任并兼证监会成都稽查局原副局长高勇,证监会期货处原副处长、原太原证券监管特派员段素珍,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审委工作处原副处长王小石……肖时庆、雷波也都在证监会担任过要职。 担负资本市场监管重任的证监会官员何以频频落马?从客观上讲,大概有以下几条原因:其一,权钱交易“潜规则”使然。企业为进入市场,获得融资的机会,往往以“潜规则”为武器,对证监会工作人员大力进行“公关活动”。证监会的工作人员用以抵挡“公关活动”的武器,只有证监会的内部规定和个人的道德修养,这显然是乏力的,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很难不被钱弹击中。其中,王益、高勇受贿金额都在千万以上,钟志伟、刘明本人或亲属则接受了上市公司大量原始股,通过出卖股票赚取巨额差价。其二,证券监管机构权力与义务失衡。业内人士就指出,《证券法》赋予证券监管部门20多项权力,其必须遵守的义务却只有“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牟取不正当利益”以及“不得在被监管机构中兼职”且均无细则。权力与义务不对称,必然会导致权力失控。其三,证监会缺乏外部监督。证监会拥有公司上市、上市配额、股价高低、股权结构等至高无上的权力。巨大的权力就意味着巨大的寻租机会,而证监会自身恰恰却缺乏必要的外部监督。证监会涉案官员大多集中在发行部和上市部两个部门,而这两个部门正是权力和市场的紧密结合点。直接干预资本市场的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岂能不产生腐败?(据《时代周报》《法制日报》《南方人物周刊》《河南日报》)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