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规王益的背后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8.06.20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一次针对地方贷款的审计,将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中国证监会前副主席王益的违规问题拖出水面。
6月8日下午王益还在宁波东港喜来登酒店参加博鳌现代物流与自由港国际论坛并发言,但6小时后在返京飞机上已被监控,飞机抵达北京后,办案人员随王益至其办公室,正式对其“双规”。
消息人士称,国开行在6月10日上午的党委会及下午的行长碰头会上,小范围宣布了王益因经济问题被“双规”的消息,“经国务院书面同意,国开行副行长王益于6月9日正式被‘双规’,接受涉嫌贪污等问题的调查”。
案涉25亿贷款
胞弟收受“顾问费”
据介绍,2007年3月,王益赴郑州考察时,曾批示国家开发银行河南分行为郑州提供25亿元资金用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以中岳嵩山、少林禅宗、武术圣地为核心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及嵩山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支持郑东新区建设。
知情人士透露,经调查, 25亿贷款中,少林寺和嵩山中学只用了2亿多,其余款项去向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王益的胞弟王磊曾从中不当收受“高额财务顾问费”,并将其中的4000万元用于购买太平洋证券的原始股份。
剑指“太平洋”
上市没经证监会批准
王磊的这笔“高额财务顾问费”让人联想到此前普遍被质疑的太平洋上市一事。2007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太平洋证券登陆上交所,这家注册资本15亿元的券商,挂牌首日股票涨幅就达到了424%,市值一跃达到700亿元。“王磊投资的4000万转眼间也飙升至16亿。”知情人士透露。
对于太平洋上市,业界使用最多的形容词是“蹊跷”。这家三年累计亏损8482万元的证券公司跻身A股市场的途径是与即将退市的云大科技换股进行操作,但其上市用的却是新代码———既不是借壳也不是新股发行。同时,太平洋证券成为中国第一家没有经过证监会批准,尤其是没有经过证监会发审委以及重大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直接上市的公司。
作为直接决定太平洋证券上市的文件,《关于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有关问题的批复》(证监办函[2007]275号),是由证监会办公厅下发的,并且没有公布在证监会的官方网站上。一周后,证监会人事发生变动。
活跃在证券界
涉足多笔内幕交易
今年52岁的王益从北大历史系毕业后,曾担任过国家前领导人薄一波的秘书,1992~1995年任国务院证券委办公室副主任,1995年11月至1999年2月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分管股票发行、基金等重要部门,后调任国家开发银行任副行长至今。
6月8日,王益被“双规”的消息传出,多家媒体报道称, 1999年2月,王益从证监会调任开行担任副行长,在开行分管研究部等部门,“王益并未就此离开证券界,依然非常活跃,以其深厚的人脉关系成为联系资本市场与证监会官员的桥梁。广发证券借壳的内幕交易问题、太平洋证券的蹊跷上市等,都与王益颇有瓜葛”。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
随着王益被“双规”,多起券商违规行为浮出水面。而作为监管层,中国证监会也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资本监管的
多米诺骨牌
有业内人士分析,调查王益的大背景,是国家近期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有关。
进入2008年以来,上证指数开始加速下跌,跌幅达到44%。6月12日,上证指数更是首次击穿3000点大关,收于2957点。几乎与股市下跌同时,有关方面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也在不断深入———
今年2月,王益在国开行的一位前任秘书因受贿数万元受到调查。在3月底,市场上传出王益的胞弟王磊已被“控制”。
4月29日,资本市场江湖中的最后一个“大佬”,“涌金系”掌门人魏东在北京中海紫金苑九楼的家中坠落,留下来谜一样的死因和诸多猜测。
5月7日,某证监会前官员接受调查的说法再次流行,当日上证指数大跌5.52%。
6月12日,“经中央批准”,现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已经于端午节期间被“双规”。 原因“与其多年来在证券市场的违规违法活动直接相关”。
至6月16日,包括国开行在内,对王益双规一事仍无官方说法。而中国证监会新闻处负责人也向记者证实,目前没有任何证监会官员被调查。与上述官方的低调不同,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王益“双规”的背后,一场资本市场的监管风暴已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