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益区为民服务零距离帮助群众再就业

王益区为民服务零距离帮助群众再就业

作者: 出版日期:2014.05.05 点击数:0

【报纸名称】:铜川日报

【出版日期】2014.05.05

【版次】第A02版:综合

【入库时间】20140520

【全文】

本报讯记者陈娜、通讯员王晶报道:30多岁的吴雅锋是名返乡农民工,2008年之前一直在广州一家服装厂打工,经过市场调查,想开个壁挂炉实体店,又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王益区就业局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帮助其贷款8万元。目前,他的小店已经正式营业,一家人的日子也重新有了盼头。

全省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王益区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和“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核心,在全区就业系统开展“我与群众零距离,我来帮您再就业”教育实践活动,受到群众一致好评。目前,该区城镇居民新增就业102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8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49人,职业技能培训35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9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2%,有力地维护了该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援助工作。一是根据黄堡镇重点镇建设及黄堡工业园区和王家河工业园区的劳动力需求,多层次开发就业渠道,转移富余劳动力,引导3049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开展党员干部进社区、进农村、进零就业家庭一对一服务、一对一帮助活动,实现了对零就业家庭当月产生当月消除的目标任务。三是启动“就业援助月”活动,积极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通过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措施,确保就业困难家庭及富余劳动力都能够实现就业。

开展全程服务,确保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全面落实。开展提供一项创业资本,扶持一批创业典型,创建创业孵化基地活动。田成新是第一批小额贷款的受益者,由摆烤肉摊起家,而后搞起了一里路美食街,员工近160人,其中吸纳下岗职工85人,一里路美食街现已成为该区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与此同时,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建立黄堡镇孟家塬村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带动1096余人实现就业再就业。目前,基地内现有企业、合作社共12家,经营项目涉及农业种植、家畜养殖、果品销售、农业生态工程施工、机械加工业产业,总产值达6000余万元,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将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全面提升技能培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该区就业系统党员干部走到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围绕群众所思所盼开展技能培训。结合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想致富、无技术、无门路的实际,实行“农民点单、专家下厨,政府买单”的“菜单式”培训,先后开展果树修剪与管理、家政服务、中式烹调、手工编织等实用技能培训4次,培训300人。家住小河沟的李玉明,因两口子下岗失业,没有技能,参加完“中式烹调”培训班后,又在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扶持下,开办了一家饸饹店。她告诉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班,既让他们失业职工改善了生活,又让他们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门路。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